1 / 3
文档名称:

楚辞与诗经.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楚辞与诗经.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1/17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楚辞与诗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文题名】《楚辞》与《诗经》承传关系论略一【作者】李金坤【文献出处】清华学术期刊【分类号】【关键词】诗经;战国散文;土著文化;楚辞;承传【图片】【内容】    如果说《诗经》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的代表,标志着黄河流域文学最高成就的话,那么,以屈原为首创作的《楚辞》,则是先秦时期南方楚文化的代表,标志着江淮流域文学的最高成就。《诗经》与《楚辞》犹如闪耀于古老文学夜空的明星,南北辉映,彪炳千秋。在数千年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代表文学传统,沾溉后世,厥功大矣。虽然《诗经》和《楚辞》是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面貌各异的文学样式,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外在的、内在的、表面的、本质的多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近年来却有部分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楚辞》对《诗经》不存在承传关系,是两种不相干的地域文化代表。①这显然是不妥的。为了进一步论证《楚辞》对《诗经》的承传关系,本文拟就古今学者对《诗经》、《楚辞》承传关系的代表性论述作简要回顾,通过对《楚辞》、《诗经》文本的切实解读,来理清《楚辞》与《诗经》的通变关系。    最早指出《离骚》与《诗经》承传关系的,当推汉武帝时的刘安。汉武帝命他为《离骚》作传,他认为:“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班固《离骚序》引)。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全文引用了刘安之语,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淤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连对屈原颇有微词的班固也不得不承认:“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汉书·艺文志》),到了东汉末年的王逸,作《楚辞章句》,则从“比兴”艺术手法这个角度,突出了《离骚》对《诗经》的承传关系。这就是为历代楚辞研究者所推崇并屡屡称引的“依《诗》取兴”说。到了南朝的刘勰,作《文心雕龙·辨骚》篇,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第一次对《楚辞》与《诗经》的承传关系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认为屈骚是“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再后来,到了近代,梁启超则毫不犹豫地指出:“屈原……是一位贵族,对于当时新输入之中原文化,自然是充分领会的。他又曾经出使齐国,那时正当‘稷下先生’数万人日日高谈宇宙原理的时候,他受的影响,当然不少。”②而鲁迅先生的分析更是透辟,他既指出屈骚与《诗经》具有相同点的原因,所谓“楚虽蛮夷,久为大国,春秋之世,已能赋诗,风雅之教,宁所未****又能指出屈骚对《诗经》的发展变化,那就是:“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论,不遵矩度。”正因为此,“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或在三百篇之上。”③刘师培先生虽然在长篇论文《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论述了因水土风****不同而形成文学风貌之异的特点,但他终究认为:“屈原《离骚》,引辞表旨,譬物连类,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