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严谨,论证有力——浅析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石狮市第三中学刘艳芳【摘要】不少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审题不清、堆砌事例、说理不透彻、以及论证结构不严谨等情况,造成这种结果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可以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实写作不仅是先天的语言问题,更是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中体现,因此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写作过程的训练和策略方法的指导来提高。”对此,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具体做法:一、运用分析法对题意进行准确到位的把握;二、让论据和说理的指向一致;三、让论证结构严密有序。写作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外化,只有加强思维的训练,才会使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严谨有序,写出经得起推敲的好文章。【关键词】议论文写作;逻辑思维;严密表达;严谨布局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议论文乍看起来思路比较清楚,结构完整,语言表达也很流畅,但就是经不起仔细“琢磨”。或是整篇文章偏离的原来题目(或材料、话题)的主旨;或是看似切题,但论证过程中名言或事例论据和全文的论点指向不一致;也有一些同学在写作中用堆砌事例来代替说理,结果文章上不了层次,得不到好成绩,甚为可惜。笔者参加了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在阅卷的过程中,对上述问题的感受更加深切。今年的考查的仍然是新材料作文,题目如下: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在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中,就出现了如《我要晒太阳》《选择的力量》《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等对材料性质把握不准,只抓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立意;在切题的作文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论据使用不当,如写“知足”类的作文中,很多同学使用了陶渊明的事例,但实质上陶渊明的知足和材料中所反映的袁隆平的知足本质是不同的,陶渊明是出世,而袁隆平是入世。从“热爱”的角度讲,一些同学认为李白的潇洒是热爱生活的体现,所以拿来用做论据,可我们细究之下可知,李白的爱与袁隆平的爱的对象和内涵也是不同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这固然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课业压力过重,疲于应付高考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阅读以充实自己,影响了认识和思想的深刻。也有大环境的影响及评论标准的导向。教师从高一开始就只为了高考而进行机械地训练,教给学生固定的作文套路、模式,塞给学生类型化的论据,让学生背往年高考满分作文甚至是万能的开头、结尾等。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懒于思考,希望有人把思考的的答案直接告诉他们,他们更习惯把背过的东西进行排列组合而缺少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扎实的逻辑思维训练是造成学生的思考力不高、思维逻辑混乱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高考的功利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都过分强调“审美”的要求,求美甚于求真,以求在高考中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于是在作文中文化名人排队罗列,古诗文引用和华丽的排比句式比比皆是。这样美则美矣,但却忽略了“真”才是“善”和“美”的前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内容空虚苍白,那么再华美的形式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清晰透彻的说理才是议论文写作的本质。“其实写作不仅是先天的语言问题,更是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