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陈式太极拳要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式太极拳要点.docx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1/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式太极拳要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学好陈式小架太极拳,首选学好起式。难在它是用桩功去打,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找到中轴。提起精神,注意意领,因为初学者的骨节闭合,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头垂、背弯、胯余、膝软。褪下没力,带来身体紧张,产生僵硬,软瘪,所以骨节都要启开,筋要松开,肉要沉,腰以上的劲往上,腰以下的劲往下。小架拳从第一练起的,除松外,就是顶劲,虚灵顶劲。这个很多人都不重视,上面能够虚灵、其目的就是让脊椎虚虚上提。才能真正的放松、领得起放得下裆里自会虚虚灵灵自然而然就很灵活各种转换劲就随心而欲小架拳的灵活多变自然而成。起式第一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把轴找到,找不到就是白练。大家看看门扇,上下的轴是一条直线,有了这个轴,转动才会灵便。如果轴弯弯了,转动就有了障碍。转动是太极拳的一个基本的运动方式,转动就要找到轴。正是推手以至于以后的散打中,转轴的重要。然后开始,左脚轻轻提起,膝与胯平,向左自然跨出一步,左脚进入时尚保持轻踏地面,脚跟着地,两脚平行,与内肩同宽,内扣,开后裆,容易出现翘屁股,这是初学者要注意的,裆部虚圆,两大腿根内侧有向后翻外撑之感,两膝里合,胯往里收,和肩内扣的道理是一样。两臂自然下垂,双肩、肘微微前卷,周身上下左右前后既要合住,又有向外膨涨之感,百会穴向上虚领顶劲,唇轻闭,齿轻合,下颌微内收,舌抵上鄂,尾闾中正,丹田内收,为打通任督二脉作准备,两脚向下五趾抓地,涌泉穴要虚,目平视前方,神态自然,精神内敛。使心气下降。沉肩坠肘,松胸竖脊,头容正直,两眼平视,收下额,两手掌心向后,姆指外侧轻贴缝处,开胯撑裆,圆腰竖脊,脚底踏平,成为平立状态。开始进入从无极到太极的状态。从两仪到四向。然后,凝神静气片刻,吸一口气在廉泉穴,胸部含空开出一条气槽,气沉至丹田,停留一会儿。然后松左跨重心移至左边,走后弧,丹田提劲,同时左掌的小指领劲,右掌拇指领劲,眼看中指,双手划一个立圆,记住左手不能往后移,移重心走后弧,棚劲跟着后弧直达手指。出手与肩平,斜向左前方45度。重心移动,松右跨,扣左跨,左六,右四。移重心,松右胯,形成一个小圈的捋劲。右跨扣住,左四,右六。左腿往前提步落地,左脚跟轻轻的落地,左掌固定不能动。左掌对着左脚,右掌对着右脚。左肘右肘对着左膝右膝,两肩窝和两胯窝要垂直相对。基本达到外三合的要求,裆宜有圆撑,勿夹勿裹,两胯须有折叠放松,如坐胯然,尾闾中正,中心与两胯之间成垂直之关系,腹宜松实,不宜用力撑胀,腰宜圆松,有圆腰竖脊之势,如此才能利于气沉丹田,然后移重心走后裆扣前裆的同时,右掌划一个小圈,和后脚同时上提,膝关节与髋关节不可蹬直,从左掌前上绕握拳落在左掌心,拳心朝上。右脚同时落地,有如一根绳子拉着放下。练****时以身领手,达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落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小架拳不是保守。是难学难练。因为小架拳动作与细微之处之要领很多要求太严格。初学很难掌握。一是学拳者不完全理解。二是往往会被忽略。还有小架主要追求的内在的修练。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如三五年)这时会有学拳者感到练了这么长时间而没有学到东西从而打迟堂鼓。诸不知那些迟堂鼓之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自己没下功夫没流汗。还是自己没有学会。从而说出小架拳保守之言。3年才是开始。这是我深有体会。裆胯是人体下肢与躯干的中枢连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