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高速公路巢湖至无为(塔桥)段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格式:doc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速公路巢湖至无为(塔桥)段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3/8/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速公路巢湖至无为(塔桥)段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

北沿江高速公路巢湖至无为(塔桥)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三月
(一) 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皖江地区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交通运输是促进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安徽省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其中,沿江通道及过江通道建设更是皖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5年,按照强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要求,本着体现东向发展战略、加密与长三角的联接通道的原则,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要点》。皖江地区规划了南、北沿江高速及7座高速公路过江通道。
目前,皖江区域内,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池州东至段已建成通车,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巢湖段在建、滁州~马鞍山段计划年内开工。另外,与南北沿江衔接的铜陵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已经开工建设、公路接线计划年底开工,芜湖长江二桥工可报告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审查。为了完善皖江区域高速公路网,特别是芜湖长江二桥、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桥建成后,能及时连入省高速公路网,充分发挥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效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落实中部崛起战略、东向发展战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等,北沿江高速公路巢湖至无为段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本项目是省北沿江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起终点分别与合巢芜高速公路、铜陵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接线衔接,其间与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衔接。
2012年10月,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开展“北沿江高速巢湖至无为(塔桥)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到委托后立即开展工作,并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向沿线的马鞍山市、合肥市、芜湖市进行了请示。
目前项目矿产压覆、水保等相关专题也同步开展中。环境相关章节将引用相关专题的结论。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评价有关规范,评价单位委托了无为县环境监测站完成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调查工作;根据工程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进行了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并开展公众参与调查,提出减缓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措施,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
2、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皖江城市带中东部地区,处于东经117°48′~117°59′,北纬31°37′~31°15′之间。本项目起点位于含山县彭山咀东南侧的九莲塘附近,与合巢芜高速公路、北沿江高速马鞍山至巢湖段等衔接,终于无为县塔桥西北侧的刘家庄附近,与铜陵长江公铁两用大桥接线、北沿江高速公路无为至安庆段衔接。项目经过含山县、巢湖市及无为县三个市县。拟建公路地理位置详见图1。
图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3、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名称:北沿江高速公路巢湖至无为(塔桥)段(注:原项目名称为“铜陵公铁大桥公路接线及巢湖至铜陵高速公路”,后按投资主体不同,分拆为“合福铁路铜陵公铁大桥公路接工程”和“北沿江高速巢湖至无为(塔桥)段”两个项目分别建设)。
(2) 项目建设单位: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3) 项目组成
本项目工程组成包括主线、互通、公路辅助设施(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工区等)。工程组成见表1。
表1 工程组成
项目组成
主要工程内容
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量
主线

巢湖枢纽互通(K0)~石涧枢纽互通(K21+420),,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石涧枢纽互通(K21+420)~塔桥枢纽互通(K43+936),,;。
互通
5处,其中枢纽互通2处,出口互通3处(石涧镇枢纽、塔桥互通非本项目内容)

辅助设施
服务区
1处
在K14+300设置1处服务区,北距省北沿江高速马鞍山至巢湖段服务区约20公里,南距铜陵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接线服务区约38公里。主要占地类型为旱地、宅基地及少量林地等;纳污水体为裕溪河。
收费站
2处
沿线设置两处收费站,分别位于:巢湖东互通(K6+100),主要占地类型为耕地及少量荒地,纳污水体为裕溪河;无为北互通(K32+360,与养护工区合建)),主要占地类型为耕地、宅基地等,纳污水体为附近农灌沟渠,最终汇入西河水系。
养护工区
1处
位于无为北互通附近
临时工程
取土场
14处
,主要占用旱地、灌丛及少量林地
弃土场
不另设弃土场
弃渣就近回填取土后形成的洼地
4、方案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