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济南的冬天》教案【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赏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把握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在美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第一课时一、导入  ,创设情境     提问:北中国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也可以引诗为证) ——奇寒、大雪、万物萧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同在北中国,济南的冬天却有着不同的景致。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老舍这位文学大家写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它温文尔雅的特点。(板书课题及作者)知人论世,身份揭秘多媒体展示老舍的画像及个人档案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呆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济南(Jǐ)着落(zhuó)宽敞(chǎ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暖和(huó)发髻(jì)水藻(zǎo)看护(kān)薄雪(báo)(2)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设若:假若。贮蓄:存放、储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响亮:很明亮慈善:对人关怀,,合乎人心意秀气:清秀,,思考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方面?(天气、山、水)四、合作探究,赏读课文。 ,用文中一个词形容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天气哪些特点?对比与北平相比无风声温晴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宝地与热带相比无毒日诵读第二~五自然段,课文写了济南冬天什么情况的下的山和水里哪些景物?阳光朗照下的山绿萍山薄雪覆盖下的山水水藻城外的远山垂柳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阳光下的山是怎样的?(可爱、温暖)那么我们用课文中的词语给这幅图起个名字(摇篮安睡图)(2)这个自然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在课文中找出证据来?(比喻、拟人)同学们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一段话(3)作者把阳光朗照下的山写得那么美,说说你喜欢的句子,为什么?总结: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那么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感受济南冬天的山美水美。作业: 预习剩下的课文,熟读第三自然段第二课时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找出了阳光下朗照的山、薄雪覆盖下得山、城外的远山和济南的水,而且我们着重赏读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接下来我们继续赏读薄雪覆盖下的山。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