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企业总收入.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企业总收入.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1/2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企业总收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总收入1、定义: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以及企业从事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总和。2、计算方法:企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利润总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应交税金包括1、产品销售税金: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承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2、税金(管理费用中的):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3、本年应交增值税: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4、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按所得额计征的税额。劳动者报酬:1、定义: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2、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本期计提折旧:指企业自年初至报告期止累计提取的折旧。根据“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填列。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经营的效果和新创造的价值。增加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单位采用的是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收入(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出口退税)营业盈余=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其他工业企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年应交增值税其中: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可以采用正算法或倒算法,一般推荐使用倒算法。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见附表),如工资、折旧、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及直接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①资产总计: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②负债合计: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列。③所有者权益: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数填列。三者关系: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社会商品零售额:指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按商品用途划分为吃、穿、用、烧四部分。(限有零售业务企业填报)工业总产值1、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的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凡是企业在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总的最终产品,无论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产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③工厂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