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师专用必修二教案(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结构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三个简单的实验1、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能量的变化【实验步骤】在试管里加入2-3mL6mol/L的盐酸,再插入镁条,立即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其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当反应进行到大量气泡冒出时,再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其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注意事项:镁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明显,常常需要加热,所以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镁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进行实验时,用手触摸才能明显感觉到反应放热,用温度计测量效果会更好。【小结】实验现象:试管外壁和溶液的温度,反应后比反应前高,有大量气泡逸出。实验结论:铝与盐酸反应产生H2,并放出热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结论:铝与盐酸反应放热2、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2、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3、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4、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5、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小结】1、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知识结构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3、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结冰粘结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步骤】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盐酸温度/℃NaOH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溶液温度/℃室温室温温度升高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结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1)、燃料的燃烧C+O2=CO2(2)、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3)、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4)、大部分化合反应(5)、食物的缓慢氧化2、吸热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CaCO3=CaO+CO2↑(2)、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3)、碳与CO2气体的反应:C+CO2=2CO(4)、碳与水蒸气的反应:C+H2O=CO+H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H2O+Cu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微观:化学键的断裂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键能:拆开1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l。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1molH2中含有1molH-H,在250C101kPa条件下,由H原子形成1molH-H要放出436kJ的能量,而断开1molH-H重新变为H原子要吸收436kJ的能量。)(2)、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只要有化学反应就一定有能量变化。【例题分析】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1molH2与1molCl2反应:H22H消耗能量约436kJ+)2H+2Cl2HCl释放能量约862kJCl22Cl消耗能量约242kJH2+Cl22HCl共放热约184kJ【对点练习】,正确的是()。:一些放热反应需加热或点燃后才能引发,如燃烧;而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