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把握延安精神的时代特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总结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撤离陕北,历经了13年,形成了千古不朽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共产党员高尚品质与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今天,面对新的形势,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各种思潮也随之而来。正处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灵魂在流浪,思绪在漂泊、思想是浮躁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把他们的灵魂、思绪、思想指引到延安精神的家园,使他们能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从我区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以来,江夏一中把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文化建设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延安精神进入学生课堂中,进入学生的社团活动中,进入学生的生活中,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使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都能做到诚实守信、刻苦学习、艰苦朴素、团结互助、大公无私,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是如何把握延安精神的时代特点,用延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的呢?一、成立领导机构,武装领导思想,为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提供组织保证。我校把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列入思想政治工作日程,成立了以校长谢受贵为名誉组长,校党委书记张中兴为常务组长,副校长胡开华为副组长,学工处正副主任、各年级主任、各班主任、政治教师为组员的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月开一次会议,武装思想,布置和小结相关工作。校长谢受贵、学工处副主任谢芳多次以讲座的形式主讲延安精神的实质,以及中国共产党1935年—1948年的奋斗历史,统一领导小组成员的认识,提高领导小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为推进和深化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理论基础保证。二、延安精神进课堂,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作用。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特别是政治和历史学科教师,深入学习延安精神的实质及中国共产党党史,要求他们将延安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全体教师,特别是政治和历史学科教师潜心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研讨总结延安精神进校园,特别是进课堂的具体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向全校推广,对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起到了推广和普及作用。政治教师徐桂芳在《延安精神走进江夏一中的课堂初探》一文中提到:“学校应在宏观计划中把延安精神进课堂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分层教学,同时还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即走进农村、走进军营、走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逐步形成以“走进”为载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她在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心灵方面做得很好,她写的这篇论文,也受到了区延研会领导的好评。我校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很自然地结合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做诚信人,办诚信事”的政治课中,老师们安排了一次无人监考考试,让学生诚信应试,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结果考纪考风良好,学生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觉悟。我校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