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风格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争辩的,就艺术表现力来讲,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媲美。”(高尔基)“这确凿是一个‘残酷的天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鲁迅)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一名军医,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脾气暴躁、专横冷酷。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时首次发作,之后伴随其一生。他的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斯麦尔佳科夫也患有癫痫病,被认为与作者自身的不幸有关。16岁时,善良贤惠的母亲因不堪忍受父亲的折磨去世。他服从父亲的安排,进入彼得堡一所军事工程学校学习,幼时的文学爱好在此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大量阅读西欧文学作品。在致长兄的信中,他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于探究复杂人性的兴趣:“我只有一个目标:自由。为了它我可以牺牲一切。”“人是一个秘密,如果你一生都在猜度这个秘密,那你就别在乎浪费时间。我正在研究这个秘密。”可以说,向往自由和探索心灵的秘密是贯穿他的作品的一个基调,为了追求自由,反抗令人绝望的农奴制,他秘密参加了反对沙皇的激进组织。今天,当人们翻检沙皇政府的密档,意外发现当年导致他被捕和流放西伯利亚的告密者竟然是与他情同手足的长兄!18岁父亲去世。在这一年致长兄的家信中,他说自己几乎读完了巴尔扎克的全部作品。21岁晋升中尉,22岁从军事工程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军事工程绘图处”,本职工作让他感到厌倦,他坚信自己“是一位诗人,而不是工程师”,这一年,他翻译并发表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但并未引起社会关注。1844年,为了致力于自己醉心的文学工作,他呈请退役并获批准,1845年,发表了处女作《穷人》,广获好评。24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俄罗斯文学界的一颗璀璨的新星。代表作品:《穷人》(1846)《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1861)《罪与罚》(1866)《白痴》(1868)《群魔》(1872)《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断了十年的文学生涯之后,在文学体裁上使用随笔式小说的第一次尝试,即让小说带有强烈的戏剧性。这种手法成了他后期许多作品的固有形式。这部作品也常常被看作是他前后期的过渡作品,既有前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描写,又带有后期的宗教与哲学探讨。这是作者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哲理小说。它的问世,给作者带来了空前的声誉,在小说中,作者把紧张、惊险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所引起的急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