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填表日期:2008年 11月 17 日
论文题目
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向连吾
2006年5月13日
学科教学(语文)
攻
硕
期
间
及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后
一
年
内
获
得
与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有
关
的
成
果
发表学术论文(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
《生花妙笔促智力》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论集》第三卷
2006年2月
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成果中有很好的评价,被评为全国一等奖。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开展了三年的“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既拓展了理论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又有效的指导了本教研组的写作教学实践,使学生不仅在写作中能极大的发挥创新精神,更能在生活中、处事上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较充分的培养和较大幅度的提高。所指导的学生获全国性作文大赛一等奖三人次,二、三等奖数十人次。并在《个性化作文》、《美文》(少年版)等书上有多篇发表。
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活学·精练·导考——语文(初三下册),未来出版社,2003年2月。
陕西2004年中考实战讲练·语文,未来出版社,2004年1月。
2005年陕西中考预测试卷·语文,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
新课程学习与评价·语文(九年级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直击中考·语文,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年11月。
2006年中考模拟卷·语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2004年5月,论文《谈谈写作训练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获“第十一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
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
”二等奖。
2004年7月,写作教学录像课《反弹琵琶,发散思维》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2005年4月,论文《让真实创就作文的个性》获陕西省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5年5月,论文《不畏浮云遮望眼——新课标下的教改反思》获陕西省首届初中语文新课程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
2005年6月,论文《生花妙笔促智力》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6年12月,论文《关于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获西安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全球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共同取向,也是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标准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贯穿的一条精神主线就是人本主义。在其理念指导下,要求我们突破学科中心,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使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但认真审视我们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写作教学,不得不承认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从目的来看重写作轻育人;从过程上看重知识轻能力;从态度上看重理论轻情感;从实践来看重课堂轻生活;从指导来看重范文轻下水;从评价上看重数量轻质量等等。
通过对这一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建立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学写作教学体系。体系的理念有: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从“人”“文”分离趋向“人”“文”合璧;思维从封闭僵化趋向多元创新;语言从俗语套话趋向个性表达;评价从狭隘保守趋向民主开放等。内容取向上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同时扩大实用性文章的写作范围。过程取向上全面关注写作过程,关注新的学习方式。
在这一系列的理论支撑下,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面谈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研究分析、大胆实践,使本人不仅在理论研究领域有独到的体会和收获,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也成绩斐然。如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施时间: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经专家组评审鉴定,成果显著,顺利结题;多篇写作论文获全国一等奖;所指导的学生获全国性作文大赛一等奖三人次,二、三等奖数十人次。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有:《马斯洛人本哲学》(马斯洛著)、《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翟启明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基础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