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报批稿.doc

格式:doc   大小:390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报批稿.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1/22 文件大小:3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报批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2011-2020年)安徽省公路管理局二O一O年八月目录HYPERLINK\l"_Toc268472457"一、省道网调整的目的和意义 1HYPERLINK\l"_Toc268472458"(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1HYPERLINK\l"_Toc268472459"(二)适应承接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需要 1HYPERLINK\l"_Toc268472460"(三)适应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的需要 2HYPERLINK\l"_Toc268472461"(四)加快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3HYPERLINK\l"_Toc268472462"(五)完善公路网络整体布局的需要 3HYPERLINK\l"_Toc268472463"(六)顺应改革新形势、加强行业管理的需要 4HYPERLINK\l"_Toc268472464"二、省道网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HYPERLINK\l"_Toc268472465"(一)指导思想 5HYPERLINK\l"_Toc268472466"(二)总体目标 6HYPERLINK\l"_Toc268472467"(三)调整原则 6HYPERLINK\l"_Toc268472468"三、省道网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 AGEREF_Toc268472468\h8HYPERLINK\l"_Toc268472469"(一)省道路网的规模 8HYPERLINK\l"_Toc268472470"(二)省道网总体布局 9HYPERLINK\l"_Toc268472471"(三)省道的命名与编号 9HYPERLINK\l"_Toc268472472"四、省道网调整的效果 10HYPERLINK\l"_Toc268472473"五、政策与措施 13HYPERLINK\l"_Toc268472474"(一)统一规划、分步上收 13HYPERLINK\l"_Toc268472475"(二)明确线位、细化方案 14HYPERLINK\l"_Toc268472476"(三)加强保护、维护资产 14HYPERLINK\l"_Toc268472477"(四)明确职责、保障资金 14HYPERLINK\l"_Toc268472478"六、附图、表 15一、省道网调整的目的和意义(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GDP)突破一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409元(折合2404美元)。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我省生产总值将达到2万亿元。未来一个时期,是我省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重要机遇期,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将呈现消费、投资“双轮”驱动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意味着物质的更加丰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各种公务性、商务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将明显增加,对出行和运输的需求也将步入“工业化”时代,向发达地区靠近,呈现需求层次高、出行和运输频率高、出行量和运输量大等特点。省道公路网作为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是承担中长距离出行和运输,满足较大交通负荷的中坚力量,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迫切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二)适应承接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需要201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目前,安徽确定了两个芜马巢省直管集中区、安池铜省直管集中区和8个直建园区(二园八区)。安徽目前有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达到90多个,随着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入,新的重要经济节点将不断涌现,包括二园八区在内的大量工业、产业园区,将成为未来安徽经济发展新的产业、城镇和行政节点,省道还没有完全覆盖或连接,尤其是没有完全覆盖或连接近几年新设将立的国家级或者省级开发区,而以省道为主的干线公路是服务于这些节点最为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省道公路网的规模、布局和水平必须进行适当调整。(三)适应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的需要安徽省“三大城市群”的城镇布局体系已初步完成构架,各地市正按照其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谋划本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到2010年左右,安徽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40%以上,到2020年达50%以上,并力争达全国平均水平。皖西、皖南山区,将形成点极化发展格局,城市、城镇将加速扩张和集聚,呈现均匀化发展态势,而长江沿线城市,在皖江城市带规划、沿江城市群规划指引下,将强化“点—轴”的城镇格局,呈现带状分布;比邻江浙的地区,还将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和整个长三角。而江淮地区在合肥经济圈范围内,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放射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