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丁丁窗雨 烁烁其华.doc

格式:doc   大小:39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丁丁窗雨 烁烁其华.doc

上传人:tswng35 2019/1/22 文件大小:3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丁丁窗雨 烁烁其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丁丁窗雨灼灼其华——丁华楚简书法理论的探索及其实践刘克明(华中科技大学430074)提要丁华不仅是一位书家,同时也是从事楚文化研究的学者,她在楚简帛书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创作实践,对于楚简帛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颇具借鉴意义。一、文尚华藻,字多秀丽楚简牍帛书,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用毛笔书写的墨迹之一。楚简牍书法,“文尚华藻,字多秀丽”,是中国书法的一大宝库,也是中国书法史中的奇葩。从竹木简牍所看到的书法艺术,是研究楚简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丁华长期从事楚简牍帛书学术研究与实践,作为一位文物工作者,她能够亲自接触简牍帛书,这使她对楚简的书法及其形态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提供了最为基本的条件。她深知:楚简帛文字作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用毛笔书写的墨迹之一,尤为鲜明地体现了鼎盛阶段楚文化的风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楚简是真正的“初有隶书”,开创了中国文字书写的历史,并创造了汉字的基本笔画。从楚简帛文字出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行考察,丁华发现楚文字书写则最能表现楚文化发展的状况。最早的楚文字是西周晚期的楚国青铜器铭文以及楚公家戈和楚公逆镈等器物上的铭文,其字体结构和笔画与西周金文几无二致。春秋早期以前的楚国,对中原文化亦步亦趋。满足于模仿中原的流派和时尚,尚无鲜亮、活脱的地方之魂和民族魂可言,唯生态之魂永存。至春秋时期,楚人在文化上乃抱大国心态,怀恢宏气度,力求创新、勇于变革;是时也,楚文化风云际会,日趋兴盛;春秋中期开始出现较大的变革,使楚文字与之前的相比,就有明显差异,如河南淅川下寺的“王子午鼎铭文”,其字体趋于修长,笔划富于变化,多波折弯曲,阴柔秀美。楚简帛文字是南方文字的表率,其风格、其气韵显然与北方文字有别。故“南文尚华藻,字多秀丽;北文重事实,字多厚重。”乃至古文字书体“北方以齐为中心,南方以楚为中心”,“齐楚之分,齐书整齐而楚书流丽,整齐者流为精严,而流丽者至于奇诡而不可复识”。楚人“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的形象思维,在楚文字书体,书法创作方面,俱有表现;其简牍帛书,乃致如此。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楚国强盛至极,楚文化经过前段独创体格、标新立异的自主发展,跃入了最为繁荣、最为辉煌的鼎盛阶段,取得了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许多方面的卓越成就随着自尊心和自信力的迅长,以及国力的猛增,楚人在文化上才有了如点睛之笔的地方之魂和民族之魂,楚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好象发生了热核反应,释放出惊世骇俗的能量,这才有了水平高超、风姿卓异的楚文化。楚简帛文字,就是在这一阶段普及使用的;其字体的变化和书写的艺术,尤为鲜明地体现了鼎盛阶段楚文化的神韵。就书学而论,楚简帛书法艺术,是楚文化成就辉煌的具体表现。丁华有着深厚的书学素养与扎实的书写技巧,她研究楚简多年的重要途径就是站在书法这一角度,应用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对楚简牍帛书进行研究。书写工具的不同是简帛文字与碑刻文字重大的区别,她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文书工具入手,提出“文房五宝”的说法,而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正是出土于战国的楚墓。这些毛笔均为毛质,弹性极好。毛笔的应用,使书写突破了契刻笔画粗细均匀、笔锋变化不大的问题,极大丰富了中国书法笔墨表现形态和审美元素,书法语言更为丰富,为中国书法笔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字的书写特征,除工具——笔、墨之外,还包括载体——简、纸、文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