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浇筑仓面组织第一节、一般规定一、项目部施工管理部负责混凝土一条龙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仓面设计要求安排拌和楼、运输手段、浇筑手段及开仓时间,协调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处理突发事情。项目部施工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各生产环节正常运行,使混凝土有序、均衡、快速的入仓。二、施工处带班负责人全面负责仓面的要料、下料、平仓振捣、排水等组织指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施工处带班负责人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队(班)长担任。三、开仓浇筑前,盯仓质检员应依据仓面设计进行详细对照检查,检查内容:人员、材料、手段、机具、备用设施是否到位;模板、钢筋、缝面、预埋件等是否符合要求。然后,由施工处带班负责人根据仓面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人员及其分工。四、开仓浇筑前,项目部的有关管理部门依据仓面设计对泵机操作人员、带料人员、施工处带班负责人、浇筑队班(组)长进行现场书面技术交底,内容如下:浇筑部位高程、面积、开仓时间、混凝土级配种类及分区、仓内标识、浇筑顺序及方式、入仓强度及相应的设备配置、收仓面处理等。五、严格实行挂牌上岗,岗上挂牌。每个仓都必须挂仓面设计。仓面管理人员均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填写好施工档案记录。仓面组织指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后挂牌上岗,其综合素质应体现在反应敏捷、高效、有序,能果断处理仓面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遇见自已权限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断进行仓面资源调整和优化,保证仓面浇筑施工顺利进行。六、在混凝土现场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均应配备通讯工具、设定专用频道,保证在浇筑过程中联络畅通,加强信息传递与反馈。第二节、浇筑过程组织一、混凝土入仓前,一切进入仓内的机具、设施、工具、材料由施工处冲洗干净。不允许任何进仓设施和人员带杂物进仓,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二、浇筑过程中,各方面专(兼)职人必须认真坚守岗位:(一)混凝土带料人员确定混凝土级配、种类等识别标识后,立即与施工处带班负责人及卸料人员联系,明确识别标识,以避免错料、挖仓。(二)混凝土带料人员要及时把混凝土熟料从拌和楼带到浇筑仓位并要经常检查混凝土熟料质量,若遇异常,迅速报告值班质检人员进行处理。对于入仓混凝土熟料的质量情况,带料人员或项目部质检人员应随时向拌和楼反馈,有利于及时鉴别和调整,以利混凝土拌和质量的改进。(三)仓内排水应选派专人,备好水桶、勺、拖把、布团、真空吸水管等,及时排除混凝土泌水(或其它外来水)。(四)模板、钢筋、预埋值班工应在浇筑过程中经常巡视,不断进行维护和校正,切实避免浇筑中跑模、钢筋变形和预埋件损坏等问题发生。(五)浇筑过程中,值班人员应随时检查,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灰浆。(六)仓面平仓人员要配备足够的铁锹、专用钉耙等工具齐全,一旦发现有大骨料分离和集中,应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浇筑质量。(七)施工处带班负责人及项目部施工人员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将本班的生产情况及其他注意事项向下班次交接清楚,并详细记录双方确认的本班浇筑位置,不准在未交班或未交接清楚的情况下,擅离工作岗位。(八)仓面质检人员应跟班盯仓,不得脱岗,并认真填写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九)施工处带班负责人员及项目部施工人员应对仓内每一细节全面监控、指挥、统筹安排。充分发挥仓面全体人员的职能,调动仓面全体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序衔接有条不紊,混凝土浇筑连续均衡。三、在浇筑过程中,当遇到下列问题时应进行如下处理:(一)当混凝土料供应不上或运输设备、泵机堵管等故障,时间过长,造成大面积初凝,已难以恢复浇筑时,应及时向质量保证部及监理工程师报告,处理层面并做好停仓准备,然后根据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善后处理。(二)当仓面出现跑模、钢筋变形、预埋件损坏时,应迅速通知有关值班人员修复或更换,并在修复后报请质检人员确认。(三)当仓面出现下错料等情况时,应及时报请质量保证部和监理值班人员共同判定,并按质检、监理人员的有关处理意见执行。(四)当仓面出现平仓振捣不及或振捣设备故障时,应及时通知暂缓进料,待已入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行进料。(五)当混凝土料供应不上或其它原因,已正在下料的搅拌车应以维持下料保证泵管不堵为原则,直到后续搅拌车拉料到仓面为止。第三节、浇筑过程记录每一仓的浇筑过程应设专人记录。浇筑过程记录按班填写,内容包括手段、顺序、方法、浇筑温度、异常情况处理、各工种专业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该记录是质量档案管理系统浇筑过程记录表的原始记录。第二章、浇筑方法第一节、一般规定一、建筑物基面或老混凝土仓面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二、建基面覆盖时应认真做好仓内排水工作。基岩集中渗水处,应钻孔埋管将地下水排出仓外,浇筑后再灌浆封堵埋管,不能埋管引排的岩面或裂隙渗水,在浇筑过程中,应及时引向低处集中,人工排出仓外,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