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切记切记>进苗时要把有伤的,<最重要>,,不然黄鳝吃了泡了一晚上的饲料,%,: 一、乱购苗种。目前,我国黄鳝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达到大批量生产供应商品养殖的水平,许多养殖户购买的所谓“特大黄鳝”苗种或其他所谓的“优质”苗种,实为从市场上购买的野生鳝苗,且这些苗种因商贩长时间、高密度贮存及反复转运,多数已患上发烧病,用于养殖时死亡率可达90%~100%。所以,购买苗种时切记要认真辨别。    二、大小混养。同一池(网箱)中大小黄鳝混养,小鳝不敢争食而体质逐渐衰弱甚至死亡。饵料不足时会发生黄鳝相互残食。因此,大小黄鳝混养时,虽大鳝长速快,但整体产量过低。    三、池水过深。若黄鳝频繁游至水面呼吸,影响正常生长,多是池水太深造成的。池养黄鳝水深宜在20厘米~30厘米左右,而网箱养黄鳝水草应尽量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四、滥施粪肥。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黄鳝疾病。    五、忽视培植水草。水草能净化水质并为黄鳝提供优良的隐蔽场所。没有水草的池塘养殖黄鳝很难成功.    六、偏“素”缺“荤”。有的养殖者利用麦麸、菜饼、豆渣、米饭、青菜等植物性饵料喂黄鳝,黄鳝严重饥饿,缺饵时也会少量吞食,但其营养满足不了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更谈不上生长增重,黄鳝会逐渐瘦弱和发病死亡。黄鳝属肉食性鱼类,应投喂动物性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    七、频繁换料。黄鳝吃饵料有一定的固定性,突然改变饵料种类,黄鳝会拒食,影响正常生活生长。如确实需要改换饵料,应逐渐减少原饵料的比例,同时增加新换饵料的比例来调整。。晚秋水温仍高,会造成水体缺氧。可在鳝池顶上搭架,盖上稻草遮荫,也可在池周种藤蔓植物,如南瓜、黄瓜等,让藤蔓爬到池顶架上遮荫,以降低水温。 。每天向鳝池注入适量新水,排出老水,使池水溶氧充足。 。在鳝池内种植适量的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每立方米水体取20克~30克生石灰,兑水化开趁热泼洒池内,可清塘消毒,改善水质,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夜间用碘钨灯或较大功率的白炽灯为光源,促使鳝池内浮游植物、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体溶氧量。 。对养殖密度大的鳝池,选用过氧化钙或漂白粉,每升池水均匀撒2毫克~3毫克,经化学反应释放氧气。 。淤泥是主要的耗氧物,每年秋末冬初或黄鳝出池后,应及时清淤,并按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克~200克化水消毒。 。有条件的鳝池,可安装增氧机。晚秋季节,可在凌晨开机1小时~2小时,增加水体溶氧量。 。黄鳝是变温冷血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生长温度15℃~30℃),就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此时为了黄鳝安全越冬,应把养殖池的水位提高到30~50厘米,保证冬季池底水温在0℃以上。若满池结冰,必须每天把冰块打开防止黄鳝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