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文 言 翻译.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 言 翻译.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1/23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 言 翻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如: 1. (2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 2. (2004·广东)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3.(2004·上海)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译文: 二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如: 4.(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译文是: 5.(2003·全国)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是: 6.(2004·湖南)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 三看通假现象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如: 7.(2002·上海春季)知者创物,能者述焉。译文是: 8.(2004·青海)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译文: 9.(2004·江苏)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译文:四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2001年全国题考查了“反间、南面、鼓噪、扰乱”,2002年北京题考查了“穷困”,2003年北京题考查了“具有”等等,2004年则拓展到了主观翻译题中。 10.(2004·天津)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译文: 五看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就考了这样一个句子: 其李将军之谓也: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就考查了“其……之谓也”这个固定结构。 11.(2004·湖北)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译文:[注意] 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 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 何……为、何以……为、奚以……为  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 得无……乎、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庸……乎、其……乎 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大吗?       在实际运用中,上述九种翻译的方法往往要结合使用,要注意各个不同方面的要求,才能辩清词义,译出忠实原文、表意明确语言而又通畅的好句子来。二、,翻译文中划线句(5分)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1]。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2]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