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析刘姥姥的艺术形象.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刘姥姥的艺术形象.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1/23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刘姥姥的艺术形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刘姥姥的艺术形象摘要:刘姥姥这个人物,并不属于宁、荣二府这个圈子里的,她的出场看似无关紧要,就像一个处处搞笑的丑角儿;实则思虑严谨,她承担着见证贾府兴衰的重任。曹雪芹这样的刻意安排,可谓是用心良苦。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以远亲的身份,曾经三进荣国府,犹如蜻蜓点水般,准时地出现在贾府的不同转折期,细想起来颇有意味。贾府由兴盛转向败落的这一过程,竟被这个老村妇尽收眼底,甚至能够在危难之际,救人于水火;而她的身世经历、衣着言谈,却又显得与小说意境格格不入,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有种“园内天堂,墙外地狱”之感。这个勤劳淳朴、聪明善良的老人,给我们太多的启示。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形象《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中,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数非富则贵,面相俊美,锦衣玉食,即便算不得饱读诗书,至少也称得上“言谈去得”。而刘姥姥的出场,宛如一桌排满山珍海味的盛宴,冷不丁蹦出一颗拖泥带水的土豆儿,——让人新奇之余,不免有些倒胃口。纵观前两次进荣国府,家境贫苦的刘姥姥在凤姐儿房中、大观园里出尽了洋相,成为上至主子、下至奴仆竞相取笑的“女清客”,完全失掉了颜面自尊;而她自己也装疯卖傻、存心附和,弄得丑态百出,让读者都替她羞惭、难过。然而,你得明白她这样做的背景。从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只言片语间,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奢华生活,只发生在人数比例较少的上层社会,而身处阶级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连年灾荒、官吏盘剥,弄得他们始终在贫穷与饥饿的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刘姥姥就是其中的一员。年关的窘境和来年的生计,到贾府“打秋风”成了他们一家唯一的希望。尽管家境地位、经济实力悬殊,贫穷却已经使她顾不得面子了!面对贾府的主子奴才,她不仅要忍受冷眉白眼、讥讽嘲弄,更得屈意奉承、科笑打诨,来换取一点儿施舍,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随机应变的智慧啊!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目不识丁、浅鄙粗陋的村野老妪,却圆满完成了使命。更出人意料的是,仅在二进荣国府之时,她就已经在“侯门深似海”的贾府里,表现得游刃有余,争取到了更多的资助,使自己的家庭彻底摆脱了困境。最难能可贵的,在宁荣二府大厦将倾、亲朋避之犹恐不及的危难时刻,她挺身而出,保全了凤姐儿的血脉。这样的智慧和胆识,岂是那些锦衣纨绔、歌风颂月之辈所能拥有的?看来,我们必须更深入地认识这位饱经沧桑、淳朴善良的老妇人了。一、深藏不露的语言智慧《红楼梦》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其驾驭文字的境界已远非我辈所能望尘。语言、诗词固然优美娴熟,更难得的是,作者就像一个演技高超的艺术家,善于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把每个对象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使读者决不至于混淆。薛大傻子的“庚黄、糖银”、“绣房钻出个大马猴”等经典语句,令人每思之而必喷饭,宝玉是断然学不到的;同是寄人篱下,黛玉能发出“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哀怨,时时顾影自怜,而遭遇相似、却生性豁达的湘云,恐怕连想都没想过;因王夫人查问克扣丫头月钱一事,激怒了假公济私、渔利其中的凤姐儿,“把袖子挽了几挽,呲着那角门槛子”,破口大骂“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娼妇们”,市井泼妇般的嘴脸,换做是李纨,这类话一辈子都羞于启齿。……可见,曹雪芹对人物语言风格的把握是十分严谨的。对于打秋风的刘姥姥,更是如此,不仅合乎人物身份,而且处处表现出老人的智慧。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辗转半天,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