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ayst8776 2015/10/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
——兼论中国企业建立业绩评价系统应考虑的因素
王化成刘俊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北京 100872)

【摘要】基于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先后产生了三种业绩评价模式,即财务
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式。中国企业在建立各自的业绩评价系统时,要考虑的
因素有: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全面预算管理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业绩评价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平衡模式
引言
企业管理的发展史是社会环境变迁的产物与社会发展的见证。尽管企业管理
的实践日新月异,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自 20 世纪初杜邦
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
者的视野。伴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财务指标
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
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理论
研究和实践探索。那么,在走向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如何梳理和继承百年
来形成的宝贵思想资源,如何构建中国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这正是本文的目的
所在。
一、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
在 19 世纪的一百年里,美国纺织业、铁路业、钢铁业和商业的管理者根据
各自行业的经营特点先后建立了相应的业绩评价指标用于评价企业内部的生产
效率。由于产品和业务较为单一,这些企业使用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产出指标,如
每码成本、每吨公里成本、每吨铁轨所耗焦炭成本、销售毛利。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随着企业产品品种及其耗用资源种类的增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通过工作
效率研究为每一产品建立了原材料、人工消耗的数量标准。此后,工程师与会计
师一道又将数量标准扩展成为每小时人工成本、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等价格标
准,进而建立了产品的标准成本。随着成本会计、差异分析、激励制度的运用,
成本类评价指标更加完善,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19 世纪中叶,由于企
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外部融资数额日益扩大,企业信用评价也随之产生。
20 世纪初,多元化经营和分权化管理为业绩评价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机会。
早在 1903 年,杜邦***公司就开始执行“投资报酬率”法来评价公司业绩,“显

∗本文是王化成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
70072035)。本文的研究也得到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项目的的资助
♣作者简介:王化成(1963—),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俊勇(1970
—),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1
然这是第一次使用这种重要的手段”1。杜邦公司的财务主管唐纳森·布朗
(Donaldson Brown)将投资报酬率法发展成为一个评价各个部门业绩的手段。
布朗建立了杜邦公式,即投资报酬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并发明了至今
仍广泛应用的“杜邦系统图”。根据杜邦公式和杜邦系统图,投资报酬率指标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应的预测和控制方法被建立起来用以规划和协调各个分部的
经营活动。1923 年,通用公司的董事长小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提
出的分权管理就是利用了布朗的理论。
杜邦分析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奠定了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
标的统治地位。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指标有投资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和利润等财
务指标。会计数据易于获取,可比性强也使业绩评价更具可操作性。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之后,来自企业外部的会计准则和各种规范越来越多,这些要求使
企业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编制对外财务报告上。鉴于信息收集、处理及编
报的高成本,使得企业向外部利益集团报告的信息用于指导企业的内部经营,而
忽视了用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建设。因此,业绩评价指标以财务
指标为主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80 年代。
经历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和二战之后,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
为了应对这些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营销、研发、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等职能得
到了平衡的发展。显然,仅仅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
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市场占用率、顾客满意度、员工满
意度等评价指标。由于各个职能独立行事,协调性较差,所以,针对不同职能建
立的业绩评价指标之间还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1965 年,斯坦利 (Stanley )在《密执安商务评论》
7 月刊上发表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