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聊斋讽刺艺术.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聊斋讽刺艺术.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1/24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聊斋讽刺艺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讽刺是文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通过艺术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评、攻击,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广泛汲取了自先秦以来各种文体,尤其是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及明代《减灯新话》等文言小说所积累的讽刺艺术方法与经验,在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创作了大量寓言式讽刺小说。《聊斋志异》中小说的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作品中最富于讽刺艺术的故事,大多都与社会的黑暗面有关。每当蒲松龄想要抨击社会不公,鞭挞贪官酷吏,揭露腐化制度时,便充分的运用了讽刺艺术。读者在阅读《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时都能体会到,蒲松龄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认为科举考试不能公平地选拔人才,关键在于考官的昏庸和***,而这就成为《聊斋志异》中揭露和抨击的重点。每每谈及书中的讽刺时,首先举做例子的就是《司文郎》,盲僧对于文章好坏的品评结果幽默而耐人寻味,他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即用鼻子来品评文章的好坏。他用鼻子闻一闻文章烧成的灰烬,就可以评出优劣。盲僧“闻而颔之”的文章是可以考中的,“嗅其余灰,咳逆数声”的文章是低劣的。然而,放榜的结果却完全相反,盲僧只能感叹:“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至此已经辛辣的讽刺了科考的黑暗,然而蒲松龄更进一步,由文章低劣的余杭生推及考官,盲僧又闻那些考官的文章,当他闻到了是余杭生老师那位考官的文章后,忽然“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于是“众皆粲然”。在这里,作者借虚构人物盲僧之口,对考官的昏庸无能作了最辛辣的讽刺。而在另一篇故事《贾奉雉》中,讽刺的矛头也是指向考官的昏庸的,指责他们主持考试而不能衡文。这篇小说虽是指责考官,却从应试者一方着笔,是通过读者的想像来完成对考官的刻画的,因而考官的荒唐可笑和昏庸糊涂,就显得更加隽永有味,发人深思。在《三生》一文中,蒲松龄对考官的厌恶达到了顶峰。写有一位能记起自己前面三世的命运的人,在一世中埋没了一位考生,导致其愤恨而亡。这位考生到地府里起诉,竟然得到许多同样冤死的鬼魂的响应,并认为地府对考官判定的责罚太轻,要求“是必掘其双睛,以为不识文之报”,并“又请剖其心”。于是最后的结局就是考官落了个“以白刃劙胸”的下场,一众冤鬼们得以伸冤,纷纷表示“吾辈抑郁泉下,未有能一伸此气者,今得兴先生,怨气都消矣”。我们都能看出,这位诉讼的考生,与那一众冤屈的考生一样,可以看作是现实中同蒲松龄一样饱受科举制度摧残的考生的化身,这篇《三生》也正为着这千千万万被黜而冤愤至死的考生出了一口气。《聊斋志异》中通过讽刺来达到揭露科考黑暗,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型化艺术方法表达对八股科举制度的弊端与腐朽的反对的故事还有很多,如《于去恶》、《冷生》、《三仙》等。在这些故事中,蒲松龄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期更生动贴切的描写。其中双关手法的运用极具特点。这里的双关与汉语中一般意义的双关不同,《聊斋志异》中将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