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总课题组执行组长郝少林
2017年7月11日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
掌握学习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高效阅读法专题讲座
语文学习之困
阅读:不爱读、不会读、没时间读
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没东西写
中高考语文提升方案:突破阅读、轻松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速度为 300 字/分钟。
初中生阅读速度为 500 字/分钟。
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260万字。
高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150万字。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
从考试成绩看阅读能力
前苏联哈尔科夫师范学院统计发现:在阅读速度快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占53%,而在阅读速度慢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优良的还不到4%。许多学生由于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少直接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深入思考,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专家认为,成绩不好有许多原因,但学习好的学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博览群书。
我们的认识:
阅读能力重要吗?
学、思
读:阅读能力(识记、理解、评价、鉴赏)
写:书写(正确、快速、美观)和写作(书面表达能力)
算:快速度、高准确度的计算
记:记忆能力(积累)
思:思维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想象力)
学习能力培养从高效阅读开始,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
阅读的三种情境
文学体验式阅读
获取信息式阅读(学习型阅读)
完成任务式阅读(应用型阅读)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应用适合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速读)才是科学的阅读观。
我们的认识:
语文学科——优秀学生的软肋
2006年22位高考状元案例,
中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速度不快、阅读效率不高
阅读兴趣不浓、缺少阅读时间
不良阅读习惯、阅读总量不足
解决方案:科学的阅读训练+严格的阅读计划
高效阅读法简介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我国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而成的一套现代文阅读教学训练体系。
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入手,以量化、规律化、系统化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高效阅读教学实验的特点
(一)收效快速读训练一般10次即见效果,20次即可翻番;精读的单项训练只要2~3次,效率即可翻番。将训练效果用于语文教学,效果明显。实验学校的中、高考成绩显著。
(二)零风险“由于高效阅读是对一些未经训练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技能训练,因此几乎不存在失败的可能,实验统计的数据同样表明无失败记录。这是它的一大优势,也是成效显著的一个潜在原因。因而我们可以作如下结论:这是一种简便易行且风险近乎零的实验,它成功的前提就是教师肯付诸行动。”(摘自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介》)
(三)好操作“可操作性强,简洁有效是快速高效阅读的一大优势,在推广过程中功不可没。比之传统的教学经验,它对教师本身很多不可控品质(如爱心)的依赖性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审时度势灵活运用的成分不多,易学易用且易出成绩。”(摘自《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介》)
公主岭铁中冯艳萍老师的实验数据一
从上表中可看出,学生的成绩是呈上升趋势的,但这只是班级的平均成绩,
最好的翟菊婷、韩松等同学,阅读速度可达4000—5000字/分,理解率90%以上,
有时竟能达到100%,最差同学的阅读速度也达900—1000字/分,理解率是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