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项脊轩志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项脊轩志教案.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1/24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项脊轩志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项脊轩志》,了解课文相关文言常识;、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学****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感悟亲情。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古人居室的名字及常人对老家的感情导入课文。二、介绍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归有光长期寓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研究社会问题,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他写出许多经世致用的文章,主张任贤使能、抗御倭寇、兴修水利,都很有见识。归有光还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散文家,尤擅长抒情散文,著有《震川先生集》40卷。三、。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曾住在江苏太仓项脊泾,作者自号项脊生,斋名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正音正字。,借助注释,初知文意。,借助注释,标记疑惑之处。,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本文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真切感人。全篇分正文和后记两大部分,共六段。前四段为正文,写于作者18岁时。后二段为后记,补叙了正文写成以后十余年间事,写作时间当在作者31岁以后。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第四、五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四、?明确: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交织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的沧桑。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实现过渡。4.“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明确:写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项脊轩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本文线索。人、事、景都与轩有关,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来自于轩。,注意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亲情。五、。始室始洞然(才,连词)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过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大母过余曰(到、来,动词)置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而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为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做,介词)以以当南日(用来,动词)以手阖门(用,介词)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