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回忆中国首批赴美“民间” 访问学者团民间访问学者团.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忆中国首批赴美“民间” 访问学者团民间访问学者团.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3/8/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忆中国首批赴美“民间” 访问学者团民间访问学者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学沙龙
回忆中国首批赴美“民间”访问学者团
林磊作者简介:林磊(Lui Lam),香港大学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物理教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客座教授。Email: lui2002lam@。
摘要 1979年2月,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八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到达埃文斯顿(Evanston),成为了自1949年以来首批踏足美国的“民间”访问学者。代表团成员有:钱永嘉、李铁成、郑家祺、沈觉涟、王鼎盛、程丙英、顾世杰以及林磊。林磊呆了三个月,而其余成员则呆了两年。林磊在西北大学的研究工作后来发表在世界最有声望的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成为该期刊中第一篇中国作者发表的文章。本文将概述与这次访问相关的国内背景形势以及中美关系,讲述访问学者团的构成,以及1979年的访问活动本身,最后将谈及此次访问活动对代表们之后职业生涯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体影响。
关键词物理研究所改革开放访美学者团保钓运动海归物理评论快报
一引言
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之后,于1978年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1979年2月,即改革开放初期,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一个由八名学者组成的代表团受邀到美国访问和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美国呆了两年;其中六位在访问期间由美国东道主来资助,这是首批受到如此待遇的中国访问学者吴家玮在1979年10月创造了“访问学者”一词,因为参加访问的中国科学家没有像教授、博士这样的职业头衔,于是不能使用通常的“访问教授”或“博士后”头衔。(吴家玮,在香港的访问,2009年3月24日;见[Woo 2007])
。换句话说,在伊利诺伊州艾文斯顿的西北大学,东道主对他们的待遇与对待其他物理学家等同。
本文作者是其中的八人之一,通过对时代背景、1979年访问活动本身及其事后影响的回顾,第一次讲述这个故事。
二历史背景
表1. 此次访问相关事件的时间表
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成立,严济慈任所长
1950
施汝为任所长
1957
改名为物理研究所(搬到中关村)
1958
1971
乒乓外交
1972
尼克松访华
1976
华国锋继毛泽东任中共中央主席
1977
5月,邓小平复出
1月,林磊来到物理所
1978
3月,全国科学大会
8月-12月,吴家玮访问物理所
12月,中共三中全会
1979
1月1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月29日至2月4日,邓小平访美
2月9日,物理所代表离京启程前往美国西北大学
2月15日,到达西北大学
6月,林磊经由香港回到北京
物理所其余代表回到北京
1981
管惟炎任所长
1. 物理研究所简史
在中华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于1928年在上海成立。次年,国立北平研究院的物理学研究所在北平(今北京)成立。1948年,前一个研究所部分从上海搬到了南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国科学院在首都北京成立。次年,由以上两个研究所合并,科学院成立了应用物理研究所,严济慈(1900-1996)任所长。施汝为(1901-1983)在1957年成为新一任所长。1958年,它更名为物理研究所之后,搬到了中关村的现址。1981年,施汝为离任,管惟炎管惟炎,生于1928年8月18日,2003年3月20日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