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般若摄颂.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般若摄颂.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1/26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般若摄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般若摄颂》前言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佛法宝藏中最无上、最甚深的精髓,是佛陀真正的法身舍利,三世如来无一不是依靠般若成就正等菩提,如本经中云:“过去未来十方佛,道皆般若非余者。”佛陀曾教诫阿难说:“我为你宣讲的所有法忘失,但般若的只言片语也绝不能失毁。当以对如来知恩报恩之心莫失毁此般若,当铭记于心……”般若法宝也是不可胜数,拿藏文的般若来说,单单《广般若》有十万颂,《中般若》有二万五千颂,《略般若》有八千颂,其余还有许许多多。就汉文的《大般若经》而言,共有六百卷,合计达五百余万字之多。如此巨篇,不用说是去念、去看,恐怕很多人都会闻而生畏、望而却步的。此《般若摄颂》可以说是一切般若的精华所在,这其中已经囊括了般若的所有要点。本来,佛经有佛陀加持、开许等不同种类,而这部《般若摄颂》是佛陀亲口宣说的经典。纵然相好圆满、金光闪闪的本师释迦佛亲临这个世界,亲现你的面前,亲传窍决,也不会再有比此更高的法要;就算是你喜获五眼六通,遍游十方一切世界,亲至所有如来面前,亲聆全部教法,也同样不会有较此更深的法门。其实,不管是学显宗还是学密宗,学藏传还是学汉传,只要是大乘的佛教徒,想必对般若的殊胜性都会略知一二,但仅仅知道还不足够,必须要结上它的法缘,结缘的方式有多种,供养、听闻、缮写、读诵、受持等,均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利益。通常而言,在藏地历来就有将释迦牟尼佛像,《般若摄颂》经典以及佛塔作为三宝所依的传统,并且许多行者都毕生都把此经作为每天定诵的功课,我等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也是终生日日必念,而且他老人家完全能够背诵。当然,如果能够做到一生当中日诵一遍,那是最好不过的。即便不能做到这样,但是一个月或一年念诵几遍,或者,闲时信手翻阅,念上几偈,该不困难。假设如此,有缘的你从中一定会对般若生起不共的信心,获得始所未料的大收益,利根者或许依此而恍然大悟。不必说是人,即使身为旁生,也有依靠仅仅听到此经的加持获得人身的。从前,有一位比丘讽诵《般若摄颂》时,他屋檐下的一只燕子经常听念经的声音,凭借此般若法音的威力,它死后投生为人,刚一出生就会朗朗诵《般若摄颂》。就算是即不能读诵,也不能听闻其句、思维其意,更不能实地修行,可是仅仅将法本带在身边,也有不可思义的功德,本经中也说:“春季好时树叶落,枝不久生叶花果,谁手中得此般若,不久获证佛菩提。”我本人通过这次因缘,也发愿有生之年将此法本随身携带,希望与我同行的善缘者也尽力而为。也许寻思分别较重的人会产生这样的怀疑:只是带上此法本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毋庸置疑,就如同身上带有宝珠,不知不觉就会遣除病痛等灾难一样,只要能经常不离开这个法本,自然摄集善法,免遭一切违缘。此经中也说:“怙主行持此般若,何人恭敬而受持,毒刃火水不害彼,魔王魔眷亦无机。”甚至此经函所在的整个地方的众生均会得到无穷的利益。根据确凿可靠的教证可以断言,如果人在临命终时,没有其余道友守在近前,但只要身边有此法宝,就绝不会堕落。最后祈愿诸位佛友早证般若、速登彼岸! 一切吉祥! 2008年11月19日索达吉书于喇荣圣般若摄颂索达吉堪布恭译汉语:圣般若摄颂顶礼圣者文殊师利! 尔后世尊为彼等四众眷属皆大欢喜,复说此般若波罗蜜多。尔时, 世尊说此等偈曰: 第一品心怀喜敬最胜信,除盖烦恼而离垢, 行众生利寂静者,请听般若勇士行。此赡部洲诸河流,具花果药林得生, 悉源住无热恼海,龙王龙主威神力。如是佛之诸声闻,说法讲法依理诠, 获无上乐得彼果,皆依如来威德力。何故如来宣法理,佛陀弟子修学彼, 现前所学如实说,佛威力致非自力。最胜般若不可得,菩萨觉心皆不得, 闻此无痴不恐惧,彼菩萨行善逝智。色无受无想行无,识处纤尘亦非有, 不住万法无住行,无取获诸佛菩提。如遍行派之具鬘,慧观无缘灭蕴得, 菩萨通晓如此法,不证涅盘彼住智。此慧为何属何者?何来思择法皆空, 详察无沉无畏惧,彼菩萨即近菩提。设若不知有色想,受行识蕴而行持, 思此蕴空而菩萨,持相非信无生理。非色非受非想行,于识不行无住行, 彼不缘行智慧坚,具无生智胜寂定。菩萨于此自寂静,彼是前佛所授记, 彼无我入起定想,因彻知法自性故。若如是行行佛智,彼知无行真行故, 行持何法皆不缘,此即行持胜般若。何法非有彼称无,凡愚观其为有无, 有无此二是无法,菩萨知此则定离。此知五蕴如幻术,不执幻蕴各相异, 离种种想寂灭行,此即行持胜般若。具善知识具胜观,闻诸佛母全无惧。谁依恶友仰仗他,彼如新罐触水毁。何故此者名菩萨?能断贪求尽诸贪, 无贪获证佛菩提,是故此得菩萨名。何故彼名大菩萨?堪为有情众之最, 断众生界诸重见,是故得名大菩萨。大施大慧及大力,趋入诸佛胜大乘, 披大铠甲降魔幻,是故得名大菩萨。幻师十字街幻变,多士众首斩千万, 所杀如是菩萨知,众生如化无畏惧。色想受行以及识,未缚未解本非有, 行持菩提无怯心,此是正士胜铠甲。何名菩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