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自已产生要学习的内部力量,从生理或心理上提高对能满足学习需要的刺激的反应能力,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影响中学课堂教学、困扰中学教师的最直接因素。许多教师抱怨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一些学生难以改变的惰性又使教师对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丧失信心。我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时,普遍存在内驱力不足或始动力不足:课堂表现闷闷不乐,疲惫拖拉、提不起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马虎随便,学习效果下降,有一种想努力但又努力不起来的感觉;能力较差的学生丧失信心;能力较强的学生缺乏鼓励,不知道自己只需稍加努力就能取得较好成绩;焦虑情绪严重的学生有较大的压力;学生间合作不积极,对彼此出现的错误讥笑讽刺,甚至幸灾乐祸。也又不少考生在临考前日子里,会出现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紧张状态。我认为,引起学生厌学英语情绪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 内部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和过程。中学生随其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心理整和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都出现了暂时性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不能意识到现在的我是有过去的我发展变化而来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不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各方面统一、协调的整体。如:课上回答问题失误了,就烦恼起来,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同学面前,也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学中应有的地位。父母不满意成绩单上的分数,便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另外,心理上出现了"断乳期",产生了孤独的心境。压抑也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出现想努力张口说英语、又羞于向人交流或请教。学生的消极心境,势必引起学习内驱力的缺乏。因此,特别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这一问题,并悉心指导和帮助。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而一些学习困难生受当前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对英语文化采取不认同的态度,认为学英语没有用处,不能靠英语吃饭,所以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不浓。 
。俗话说:"有志者,立志长,无志者,常立志"。确实有一些"天天改过,天天犯;经常立志,志不长"的学生。对待学习,他们缺乏意志的控制力,不能自始至终地要求约束自己,不能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受个人欲望的驱使。如,有的学生想努力,准备认真记忆英语词汇,架不住伙伴的拖拉,又跑去玩耍。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也有一些人,只会机械记忆,不能学以致用,忽视英语的交际性,语言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很差。
 。一些在小学就基础薄弱、智力水平较底的差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一时不能适应,更加之英语语言的学习连续性很强,不及时查漏补缺,不能及时形成能力。 
(二) 外部因素。 
。社会如同一个大染缸,学生接触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