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精细化整理.doc

格式:doc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精细化整理.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3/8/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精细化整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6
(1)含义: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的制度。
(2)受封者义务权利:
义务:①定期朝见和贡献财物②提贡军赋和力役,随从作战
权利:①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②独立管辖领地上的人民、征收租赋、设置军队,内政基本自主
P6-7
(1)含义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 P4课前提示二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P8
(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①称号:始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皇帝独尊)
②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权至上)
③皇位终身且世袭(皇位世袭)
(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
①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
②诸卿:丞相之下,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特点:
③特点: 分工明确,家国同治,皇帝总揽,公卿朝议,减少失误
(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
①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郡长官有郡守郡尉郡监(或监御史)等
②郡的下级机构:县道③基层:设计乡、里(行政)、亭(治安、公文传递)等
(4)特点:①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皆由中央调动任免,不得世袭;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
(1)当时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使秦朝国力增强,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2)当时消极作用:
方便秦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2)后世影响: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和不断发展,奠定了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P14-15
(1)汉初:丞相有相当大权力;
(2)汉武帝设置中朝(或叫内朝)参与决策机要,削弱丞相等外朝权力;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后来参加政事堂会议官员都位同丞相。
(4)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理行政、军事、财政,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相权。
演变原因:①防范宰相专权②加强统治③提高行政效率
④减轻宰相政务负担,弥补才干不足
: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唐代御史台宋代提点刑狱司等,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
:P14-15
先秦世官制、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评价:打破士族垄断、引入士人从政、提高行政效率、追求公平公正、形成重学风气;(消极)偏考儒家经义,扼杀创新精神等
:P16
汉朝郡国并行制,后来州郡县制;唐朝道州县制;宋朝路州县制;
元朝行省制:(1)划分:10行省、腹里、宣政院;路府州县
(2)职权:①民事报中书省,军务报枢密院
②无改税调军权③定期觐见述职
(3)影响:后世沿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
(1)千年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①人神关系上,君权至上,神权服务于君权
②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依附上司,全国服从于君主
③权力配置上,全面垄断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财政军事文教等大权
(3)人治高于法治 、周密性和成熟性
(4)宗法关系残余的长期影响
(5)儒家经典长期成为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6)通过礼制形成严密等级制度,使官民对立严重
另一说: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百官听命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P17
(1)背景: 明太祖废除丞相,直辖六部,亲理的政务繁多。
(2)形成过程:
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
②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产生。
③后来地位提升:大学士取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位居六部之上。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3)性质和局限:
始终不是法定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