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之比较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之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3/8/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之比较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章编号:
文章位置:第六章第五节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之比较研究
左小娟
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被人们视为“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当然代表,二者在教育发展史上都发挥着“里程碑”式的作用。人们对他们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说是颇为详尽深入了。然而对于赫尔巴特与杜威关于师生观的见解的研究并不多,仅有的一些相关文章也只限于将赫尔巴特当作“教师中心论”的首席发言人,将杜威誉为“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来加以宣扬和批判。赫尔巴特与杜威在师生观问题上,是否完全是站在对立面的角度,水火不相容呢?在笔者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与他们的其它教育思想一样,二者关于师生观的见解固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不乏许多相通之处。本文拟从传统的视角出发,对赫尔巴特和杜威关于师生观这一问题的见解作一粗浅的比较,理清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异同点,以至有可能消融固存于人们心中的两人教育思想绝然而又当然对立的心理偏见。
传统视野中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师生观
传统观点认为赫尔巴特的师生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中心论”。因为他形象地把人的自然本性比作为一只大船,若要经得起一切风浪的变化,只能等待舵手去按照环境指导它的航程,指挥它到达目的地。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起了这种舵手的作用。他认为,学生的心智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导。为此,他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宣称:“在教育的其它任何职能中,学生是直接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并且说“按照方法培养心智的艰巨任务,从总体上讲应留给教师”。人们认为这一种观点注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注重对系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理论指导下所产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服从型,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所发出的指令,学生表面上唯唯诺诺,实际上是口服心不服,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人们同时又指出,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者反对压抑儿童“天性”,无视学生人格发展的传统师生关系。他们首先把学生的发展视作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同时,他们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要对学生多加干涉。最后他们又认为学生只能在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教育就不应该由教师直接来进行,而只在于使学生亲身去获得某种生活的训练。杜威要求教师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而只充当一名看守者和助理者。这一理论高度重视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引起兴趣和激发动机来提高教学效果,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学生自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使教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是由于淡化教师的领导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
,也很少具体指导学生学****的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忽视基础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学****散漫、凌乱,这类师生关系则可以归结为放任———自流型,师生间的工作关系显得较为松散,教学活动缺乏组织和结构。[1]以上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赫尔巴特与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