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十六《素问、痹论》-黄帝内经.ppt

格式:ppt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六《素问、痹论》-黄帝内经.ppt

上传人:164922429 2015/10/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六《素问、痹论》-黄帝内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素问·痹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机。
2、掌握行、痛、著痹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3、了解五体痹、脏腑痹的分类。
[题解]
痹:闭也。指由经络阻滞、营卫凝涩、脏腑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疾病。
本文较系统全面地对痹证的病因、病机、分类、治疗、预后等进行了专门讨论,故名篇。
[原文内容]
一、痹证之病因病机
病因
外因:风寒湿三气,由表而入,或从皮脉筋肉骨五体内舍于脏而为五脏痹,
或循俞穴而入各舍其腑而为六腑痹。
内因:情志、房事内伤五脏精气,饮食不节致伤肠胃,使营卫失调、正气虚衰,成为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为病之本。
病机
生理上:营行脉内而营养周身,卫行脉外而护卫于外,二者协调则肌腠完固,外邪无隙可入,痹证无从可生。
病变时:营卫之气失调,肌表空疏,易招外邪侵袭,邪入更使营卫运行失畅,闭阻不通,及致痹证。
二、痹证之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以感受风寒湿邪气之偏胜分痹为三,即行痹、痛痹、著痹。症状特点反映了所感邪气的性质。
(二)、按病位分类:
邪伤皮脉筋肉骨者为五体痹,其症疼痛较轻。
邪入内脏伤脏腑者为五脏痹与六腑痹。其症状与经脉循行及脏腑功能改变有关。
三、痹证的预后判断
一则以邪气性质为依据,
二则以邪伤部位之深浅为依据。
总以风气胜、邪浅病轻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
四、痹证之治疗
针刺***,总的精神是:据发病部位,循经取穴治疗,并强调五脏痹以刺其俞穴为主,六腑痹以刺其合穴为主。
五、《内经》论痹
专论:本文与《灵枢、周痹》
另有四十余篇涉及痹之内容,以痹命名的病证有五十余种。
以病因命名:风、寒、湿、热痹。
以证候特征命名:行、痛、著、周、众、挛、久、大、暴、远、厥、痿痹。
以发病肢体组织命名:皮、肉、筋、脉、骨、血、足痹。
以十二经筋分布区域并结合受病时间命名:孟春痹、仲春痹、季春痹等十二种类型的筋痹。
以脏腑命名:五脏六腑痹。
思考·讨论
1、何谓痹?谈谈《内经》痹证的含义及内容?
2、风、寒、湿三痹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是什么?
降低原材料成本
本文反映结束!
实例 5
谢谢大家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