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hnet653 2015/10/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位教育名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坚持写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就能迈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误区:
在以往组织的教学研讨会活动中,都要求执教者活动后写教学反思,翻看他们的讲稿,我感到空泛杂现象非常严重,存在一定的误区。误区一,把反思和说课混为一谈,有的教师把整个教案设计搬到台上来,如:教学目标是如何制定的,教学过程采取了什么手段,结束采取了什么方式, 反思浮于表面,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毫无指导意义。误区二,把教学反思写成了检讨式材料,如:水平低,经验不足,随机应变能力差,总怕活动中出差错,对幼儿不放心,从而导致了本次活动效果不好等等。误区三,把反思写成了经验介绍,当成了示范的样板……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撰写的教学反思,必须加以引导。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自我提高的一种很好途径。教学反思的任务就在于把实践者从不合理的信念和误解中解放出来,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有人这样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只要坚持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不愿写教学反思,认为只要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不再进行深层次的课后反思,致使教学技能毫无长进,教学科研能力原地踏步。
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不管有多丰富,备课多严谨、多充分,但课堂教学中仍难免出现失误和疏漏。一名教师若能在课后经常写反思,则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课后的感受、学生的反映及时整理,认真研究,就会促使自己尽快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那么,怎样写课堂教学反思呢?
一、课后反思主要内容
。自我感觉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灵感,自然有趣的导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得体的比喻,适时巧妙的设问,机智灵活的应变,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都是写反思的材料,只要在平时教学中详细地记录下来,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通过创设情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在西天取经时,猪八戒想多吃西瓜,但又不愿吃西瓜的1/2,却要吃西瓜的1/8,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课后,笔者写出了这样的反思: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这堂课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此言一点不差,课前只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挖掘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就能运用自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趣味性,引导学生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使学生学习欲望达到鼎盛状态,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记录下来,进行认真思考和修正,开辟新的教学途径,以增强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如课题引入不自然,内容衔接不流畅,演示实验不成功,突破难点不得法,课堂设问不明确,例题选择不恰当,知识准备不充足,师生配合不默契,学生精力不集中等都可记录下来,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尤其是学生在课堂练载。吃一堑,长一智,避免重蹈覆辙。
例如,在教完圆柱体表面积一课后,笔者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反思: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主要原因是教师自己扶得太多,学生动手实践不够,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不知道该求几个面的面积?思考之后,认为如何把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上好课的关键,而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参与学习则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但在表面积公式的推导上,由于借助多媒体课件,加之学生通过剪拼实际操作,不仅理解了,也会算了,这可以说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材料。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例如,一次上数学课,笔者在讲分数应用题时,发现一个中等的学生居然在做语文作业,但笔者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只作了一点小小的暗示,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