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hnet653 2015/10/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刘福垣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难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扩大,已成为内需不足、外向度高的重要原因。再不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城市工人失业将继续增多,国内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上也将更加被动;如果我们真有本事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别,其后果是使农业小生产方式凝固化,延缓城市化进程,使国民经济主要矛盾逆转。其实,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城市化滞后的必然反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城市化的动力。因此,要破解这个二律背反的难题,必须跳出三农论三农,对整个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城市化结合起来,使农民收入提高不产生逆调节效应。 
    盘活城市土地资产 
    今后城市建设用地应该停止批租,改收年租,降低用地成本。把土地经营权留在政府手里,保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级差地租归全民所有,用地租办几件大事。 
    国有资产必须有偿使用。任何单位、个人占地必须交租。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明确地租范畴是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殖的战略措施。目前城市建成区的土地几乎是无偿使用,随着城市扩容,城市经济发社会进步的成果,通过级差地租的形式大多转归集团和个人物质利益。这是一笔相当大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剥夺。市场经济要求全要素核算,党、政、事、企各类单位团体和个人占用土地必须交租,地租是单位经费和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必须明确这一核算内容。 
    当前社会保障、保险基金缺口很大,实际上是因观念误区记错了帐号。包括土地资产在内的全部国有资产,就是全中国人民安身立命的社会保障、保险基金。只要理顺产权关系、分配关系,明确地租范畴,政府行使社会保障功能的全部费用都可以解决。 
    鉴于目前国拨、批租两种产权体制并存,建议采取把级差地租变为土地占用税的形式征收,适当提高税率。对全米增收2角钱地税,一年可筹集2800亿元以上的资金。用这笔国有资产收入当前可办几件大事,并逐步取代国债。例如: 
    用500亿补充城市当年社会保障基金; 
    用300亿补交举家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 
    用1000亿加速中小城市扩容和政府廉租房建设; 
    用500亿把不利于人类生存、人和自然矛盾尖锐地区的居民移到中等城市; 
    用500亿投资万人以上居民点的教育事业。真正落实9年义务教育,扩大高校招生。 
    这2800亿地税的征收,肯定加大企业成本、机关、事业单位的负担,但理顺了产权分配关系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如能按上述方向投入,必将对内需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自己有钱何必举债。以租税代替国债,既实现自己应有的权利,又保证了财政安全。土地低租低税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国内是多数人向少数占地多的人让利,在国际上是我们通过出口产品向外国消费者和政府让利让税。为了启动某项战略,有目标的让利,是必要的,但不能笼统地过分地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全要素核算的程度应该逐步提高,让也让到明处。提高土地租税,哪怕提得再低,也必然触动既得利益结构,但目前已到了不动存量结构,改革迈不动步的时候了,必须痛下决心触动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