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安徽省潜山县乡镇介绍.doc

格式:doc   大小:14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省潜山县乡镇介绍.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1/27 文件大小:1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省潜山县乡镇介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潜山县潜山县,县级行政单位,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的西北部,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辖16个乡镇。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今日的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年,堪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潜山县山川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的古南岳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同时还拥有张恨水陈列馆、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家岗遗址等人文景观。物产丰富,拥有天柱剑毫、舒席、汉皮纸、书画纸、茯苓、天麻、厚朴、雪湖藕等名优特产,以及大理石、花岗天柱山石、瓷土水晶、云母、金红石、石英石等极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古皖文化内蕴丰厚。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潜山县城距安庆港口和民航机场57公里,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县城有十一万伏变电所,电力充裕。,5万吨水厂正在扩建之中。通讯实现了市活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开通了移动电话。县城的彭岭工业区属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和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潜山县开发区正在发展,前景无限。潜山县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地理环境潜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上游,县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间,,,山场面积131万亩,,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气候县境位于委风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区位优势潜山地处皖西南中心,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古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交通县城距天柱山机场和长江水运码头50公里,105国道(北京-珠海)、318国道(上海-新疆聂拉木)和沪蓉高速、合九铁路、东香高速(东营-香港)贯穿全境,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空中运输立体交通网络。距周边的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均在3小时交通圈内。行政区划下辖 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潜山经济开发区 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安徽省天柱山旅游度假区 16个乡镇:12梅城13王河14天柱山6黄泥4黄柏10黄铺7水吼11余井9源潭8槎水5官庄3痘姆乡15油坝乡2五庙乡1塔畈乡16龙潭乡塔畈乡—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塔畈乡位于潜山县西北部,东南与黄柏镇、官庄镇毗邻,西北与槎水镇、岳西巍岭接壤,距县城62公里。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2万亩,(水田面积8700亩)。全乡辖11个行政村,266个村民组,5894户共22800人,现有党委1个,设党总支1个,支部17个,党员数669人,女党员86人。各类合作组织7家。境内有丰富的花岗石和水资源。茶桑是塔畈乡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合作社,一批龙头企业,一批产业基地”的格局。现有茶园面积近2万亩,有幸福茶场、炳峰茶场、观音洞茶场、广溪园茶场、西峰茶场等35家,年产干茶产量350吨,产值近4000万元。现有桑园面积8000亩,年产鲜茧400吨,产值700万元。有茧站3家,其中热风循环烘茧站1家。有缫丝厂一家,自动缫两组,产值达1200万元。在塔畈乡仅茶桑两项收入人均突破2000元。茶叶是塔畈乡的名片,也是潜山县的名片。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塔畈的茶叶改写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历史,声名鹊起,开始走俏省内外市场。该乡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仅2007年就新发展优质高产无性系茶园近700亩,。在壮大基地的同时,该乡加大茶叶生产科技投入,着力茶叶品牌创建和保护。一方面,加大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就如何按标准采摘优质茶草、田间管理、名优茶制作等茶叶新技术对农民培训达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