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确立了以安全经济运行为基础,以寿命管理为主线进行300MW级汽轮机运行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导则适用于国产型及引进型国产亚临界参数300MW级汽轮机,主要原则也适用于亚临界参数600MW汽轮机,进口机组及其他机组可参照执行。
3 总则
汽轮机运行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汽轮机寿命,正确地启停操作,良好地检查维护,严格地调整控制参数,细致地整定试验,可靠地预防和处理事故,使之经常处于安全、经济、可靠、稳定运行的良好状态。
制定本导则是为了正确指导运行操作维护,加强汽轮机寿命管理,进一步提高300MW级汽轮机运行水平,满足电力生产需要。
本导则是通用性、原则性的技术规定。本导则对汽轮机启停方式的选择和操作要求、重要运行参数控制范围、正常与特殊运行方式应该遵守的一般原则等做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属于运行范围内的主要检查、维护、试验、调整等内容,确立了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如制造厂有明确规定的应遵照执行,制造厂无明确规定的应按本导则执行。
4 汽轮机寿命管理
为了确保300MW级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应以寿命管理为主线进行现场运行技术管理。
合理分配和使用汽轮机寿命
、启停次数、启停方式、工况变化、甩负荷带厂用电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机型及其运行方式进行分配。
在汽轮机设计寿命年限内,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寿命管理曲线一般分配蠕变寿命损耗占20%,疲劳寿命损耗占80%。汽轮机寿命分配要留有余地,一般情况下寿命损耗只分配80%左右,其余20%以备突发性事故。汽轮机寿命分配示例见附录E(提示的附录)。
带基本负荷的汽轮机,每次冷态启动的寿命损耗率可以分配得大一些,%/次;调峰机组的寿命损耗主要消耗在热态启停中,每次启停的寿命损耗率可分配得小一些,%/次。
汽轮机转子寿命的监测与管理
每台汽轮机应以制造厂提供汽轮机寿命管理曲线为依据,绘制各种工况启动曲线。汽轮机启停曲
线示例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
每台汽轮机应建立并逐步完善转子寿命损耗数据库,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寿命管理曲线进行控制,
使汽轮机寿命损耗处于受控状态,以便指导运行人员进行开停机操作和运行参数调整及对异常工况的处理。
减少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的原则
启动中预防汽轮机转子脆性损伤
a)启动时应根据汽缸金属温度水平合理选择冲转蒸汽参数和轴封供汽温度,严格控制金属温升率。
b)一般以中压缸排汽口处金属温度或排汽温度为参考,判断转子金属温度特别是中压转子中心孔金属温度是否已超过金属低温脆性转变温度(FATT)。
c)汽轮机冷态启动时,有条件的可在盘车状态下进行转子预热,变冷态启动为热态启动。
d)如制造厂允许,可以采用冷态中压缸启动方式,以改善汽轮机启动条件。
e)危急保安器超速试验,必须待中压转子末级中心孔金属温度达到FATT以上方可进行,一般规定汽轮发电机组带10%~25%额定负荷稳定暖机至少4h。
运行中减少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
a)避免短时间内负荷大幅度变动,严格控制运行中转子表面工质温度变化率在最大允许范围内。
b)严格控制汽轮机甩负荷后空转运行时间。
c)防止主、再热蒸汽温度及轴封供汽温度与转子表面金属温度严重失配。
d)在汽轮机启动、运行、停机及停机后未完全冷却之前,均应严防湿蒸汽、冷气和水进入汽缸。
加强可靠性管理,减少汽轮机寿命损耗
。1 可靠性指标不仅反映了设计、制造、安装水平和质量,是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依据,还直接反映了发电厂运行管理及设备维修状况,是现代化汽轮机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汽轮机设备大都是可维修的,其寿命分配也有很大共性。在汽轮机使用寿命年限内,通过可靠性统计分析,可以找出因运行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的寿命损耗,从而改善运行操作方法和检修维护方案,逐步由被动检修转变为状态监测和预知性维修,提高设备等效可用系数(EAF),减少等效强迫停用率(EFOR),减少维修费用,延长汽轮机使用寿命,取得更大安全经济效益。
5 汽轮机启动
汽轮机启动应在合理的寿命损耗范围内平稳升速带负荷,防止胀差超限、缸体温差超限、动静摩擦、轴系异常振动等异常情况,不出现危及主机安全的辅助设备、热控装置等异常运行,并尽量缩短启动时间,减少启动消耗,以取得最佳安全经济效益。
启动方式划分
按启动时汽缸进汽方式划分
a)高压缸启动(或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