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1/28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骨盆由左右两块髋骨和1块骶骨及1块尾骨组成。骨与骨之间有三种4个关节:耻骨联合、1对骶髂关节、骶尾关节。以上关节均有韧带附着,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较为重要,骶尾关节活动度最大。3、骨盆作用:保护内脏;承受并传导重力;(在女性)构成骨产道。4、骨盆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以上为假骨盆(大骨盆),以下为真骨盆(小骨盆)。测量假骨盆的某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大小的参考。真骨盆的标记有:骶岬:第一骶椎向前凸出,是骨盆内测量的重要依据点;坐骨棘:坐骨结节内上方,坐骨后缘中点突出的部分,可经肛门或***检查触到;耻骨弓:夹角为耻骨角,正常为90°~100°。5、骨盆的平面:骨盆入口平面:横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线,后方为骶岬,测量前后径,平均正常直径11cm;中骨盆平面最狭窄,纵椭圆形,前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为骶骨下端,测量横径(坐骨棘间径)10cm;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前三角形的顶端时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耻骨联合降支,后三角的顶端是骶尾关节,两侧是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三角形的共同底边,9cm。6、骨盆的类型:女性型最常见、男性型、类人猿型、扁平型。7、骨盆底分三层:1)外层为一层筋膜(会阴浅筋膜)、三对肌肉(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这层肌肉的肌腱会合于***外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中心腱。2)中层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一层薄肌肉(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形成。3)内层即盆膈,由肛提肌及其筋膜组成,每侧肛提肌由耻尾肌、髂尾肌和坐骨肌三部分组成。8、会阴:又叫会阴体,指***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会阴体厚3~4cm,呈楔状,内层为会阴中心腱。妊娠时会阴组织变软,分娩时要保护此区,以免造成裂伤。9、女性外***又称***,包括耻骨联合至会阴及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10、阴阜: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呈倒置的三角形。11、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后部,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正常情况检查时不能触及此腺,遇到感染致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或脓肿。12、女性内***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后两者被称为子宫附件。13、***环绕子宫颈周围的组织成为***穹窿·,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四部分,后穹窿较深,其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贴接,可进行穿刺或引流。14、子宫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积约5ml。子宫体与子宫颈比例为2∶、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粘膜腺体分泌碱性粘液。16、子宫壁的外层为浆膜层,中层为子宫肌层,子宫内层为黏膜层,即子宫内膜,分为功能层(包括致密层与海绵层)和基底层两部分。17、子宫4对韧带: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主韧带: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宫骶韧带: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保持子宫于前倾位。18、输卵管由内向外可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19、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1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