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1/28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当推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大家都已经相当熟悉,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元代的曲这种文学样式。今天我们欣赏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板书:课题、作者)二、课前热身:元代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那就是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在元代是韵文的主体,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一般指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首,他的散套《夜行船·秋思》是其名世代表作,另一首写景小令《天净沙·秋思》以28个字刻划出一幅动人的天涯行象照象图,堪称“千古绝唱”,是其小令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被称为“秋思之祖”,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曾任浙江行省官吏。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同学整体感知。(翻译: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明确: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慢前行。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悲痛到极点的游子,飘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二)四边互动(师生互动)1:齐读曲子。根据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很明显,这首曲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三句纯粹写景,大家看看这三句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明确:每句都是三个名词性的短语排在一起,短语之间、句子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让读者根据前后连贯的几个画面意会“秋思”的主题。2:能说出都有哪些并列的短语吗?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根据这些写景的短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所特有的景色呢?明确:深秋傍晚。昏:黄昏;西风:即秋风(东风,春风)。4:这些景色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何以见得?明确:萧瑟、苍凉、沮丧…树是老的,藤是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时栖息树上的乌鸦却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第三句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古道: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更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5:哪们同学能把这并列的九种景物,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它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呢?明确: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慢前行。6:在这幅图画中,有人吗?是谁?明确:有,“断肠人”(断肠: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末两句不仅写景(夕阳西下: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而且写人。7:哪位同学能根据曲中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是个什么样的断肠人?明确: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