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2018年《典论论文》.ppt

格式:ppt   大小:678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8年《典论论文》.ppt

上传人:412702457 2019/1/28 文件大小:6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8年《典论论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曹丕的《典论·论文》一、曹丕其人及其时代二、批评论、文人相轻三、文体论四、文气说五、文学价值观曹丕其人曹丕,字子桓,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226)。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被封为魏王,二十五年(220),曹操死,丕袭位为魏王,不久,废汉献帝自立,史称文帝。曹丕是一个政治家、学者、诗人。他多才多艺,有胆有识。政治上主张“以德化民”,被后人成为“旧时明君的典型”(郭沫若)。作为一个学者,他一生博览群书,曾经动员大批学有专长的人将当时众多书籍分门别类,编成《皇览》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类书。同时,他还是一个诗人,写了不少优秀的诗,其中,有五言,有七言,大都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曹丕其人及其时代汉献帝建安年间,他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处于核心地位,统领着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据《三国志》记载,这个集团的成员多达一百多人,著名的是“建安七子”,即《典论·论文》中评论的七个人。可见,当时虽然处于乱世,文学也是非常兴盛的。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这样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他(指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不仅着眼于曹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更主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这两方面共同确立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曹丕著有《典论》一书,是当时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典论》共五卷二十篇文章,主要讨论各种事物的法则,被时人视为规范文人言行的法典。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曹丕根据过去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提出了“审己度人”:a贵远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谓己为贤。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批评者应当始终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境,既要看到他人的优劣长短,又不为自己所遮蔽,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正如清代学者戴震所言:“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曹丕从古往今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领悟了“文人相轻”这一心理,在《典论·论文》开篇就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他认识到,这是一种不良的恶****这一陋****是贯穿古今的,说到底,是一种民族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表现。曹丕分析了这一恶****产生的原因,他认为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只做到了“知己”,而没做到“知彼”。一方面表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的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己短处的视而不见,对别人短处的视而易见。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