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鱼我所欲也.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鱼我所欲也.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1/28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鱼我所欲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贤者能勿丧耳。【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2分),,,并指明其意义。(1分)通意义:“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万事莫贵于义也。,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2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4分)(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15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孟子日:“……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4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是亦不可以已乎(3)往之女家(4)以顺为正者,。(4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