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案例北京市第七中学张楠学情分析:1、高中学生思考问题已有一定深度,在以往的教学互动中与学生绘画作品中,能够窥见学生对人生、对自身与环境、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深入的思考。这样就有利于在本节课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以致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画与山水精神。2、在课前,我做了一项关于中国绘画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中国绘画欣赏与实践学习调查问卷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1你喜欢中国画吗?A喜欢B不喜欢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有没有上过国画课?A有过B没有3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有没有画过中国画?A有过B没有5你能写出一些中国画家的名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你对中国绘画的认识7中国画根据题材不同划分有人物、花鸟、山水。你曾经学画过:A人物B花鸟C山水你最想学的科类:A人物B花鸟C山水8有书法、中国画特长的同学请在这里说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1、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以前的课程中大部分接触过中国画,但有少部分学生根本没有上过中国绘画课程。2、在这些学生中对中国绘画喜爱情况,基本上是喜欢的与不喜欢的同学各占一半。3、学生对中国绘画不喜欢的原因归纳大体有:(1)色彩单调(2)视觉冲击力差,没劲(3)没创意(4)不知道中国绘画如何欣赏通过调查本节课的教学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开解中国古代绘画墨色的美感。2、开解中国古代山水绘画“逸笔草草,聊以自娱”,不追求感官,不娱悦他人眼睛,而是静观沉思后的卧游与畅神。3、开解中国绘画特殊画幅尺寸下的散点透视的审美。4、书画之妙,当以神会。结合中国山水绘画——意境之美,于是把整个课程的结构定为:围绕意境展开的对中国古代山水绘画的分析与讨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意境笔墨皴法构图(章法)情思人格墨色的审美笔墨皴法质感空间情感画幅的规格尺寸散点透视(三远)课程的结构图情景交融物我同一希望学生在本节课后的收获:1、真正通过静观沉思认识到中国古代山水绘画的美感。2、在头脑中留下以上结构图所体现的观念。主要欣赏的作品(让学生深刻记忆的作品)倪瓒《六君子》黄公望《富春山居》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教学设计方案任课教师张楠学科美术班级高一课题意境之美——中国古代山水绘画鉴赏与实践授课时间2010/11/25上午3、4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与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2、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3、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山水画(小写意)的章法、笔墨皴法表现意境美。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意境2、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3、分析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章法,认识中国画家是如何运用笔墨章法表现意境的。4、学生运用山水画(小写意)的章法、笔墨皴法表现自己的意境。教学难点对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理解中国绘画墨色变化无穷的美感的体会学生运用章法、笔墨皴法表现意境美。课型欣赏与实践教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