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买不起的故宫藏买得起的《故宫藏瓷》.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买不起的故宫藏买得起的《故宫藏瓷》.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9/1/29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买不起的故宫藏买得起的《故宫藏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买不起的故宫藏瓷买得起的《故宫藏瓷》我国号称有8000万的收藏爱好者,他们都在收藏什么?文物回流,渲染爱国色彩的?珍罕皇室,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金融资本,无所谓艺术品或是大蒜绿豆?如今,新中国民间收藏已恢复30年,拍卖也已有20年的历史,收藏门类体系也日渐成熟,但越来越多的人却看不懂、弄不清,也买不起了。书画瓷器等传统收藏项目的顶级精品早已过亿,美品动辄百万,现代工艺大师的力作普遍在6位数以上。下载论文网而有一群人,正在另辟蹊径,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叫好又叫座”的收藏门类――古美术文献。它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和难以估量的高回报为特点,很快赢得了肯定。一套“破”书拍了53万 1996年,全中国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公司仅有6家,而2011年,这个数字已达到了几百家。不断挖掘新的艺术品门类,寻找新的市场热点是拍卖公司的生存秘笈。与资本和市场的无缝对接使得他们敏锐地发现了古美术文献的商业价值。 2010年,永乐秋拍推出“明清瓷器及古美术文献”共组专场,将古美术文献作为独立的收藏门类首次推向中国拍卖市场。这次拍卖,共37个标的,成交率达100%,平均以估价5倍以上成交,数额从几千到数十万不等。激烈的竞争和藏家的一致好评证实了古美术文献的市场地位。 2011年春拍,永乐再度推出“重要明清瓷器、工艺精品及古美术文献善本”共组专场,42个标的仅一件流拍。其中,“台北故宫”和“中央博物馆”联合出版的“原函精装《故宫藏瓷》三十三册”以估价10倍的万元成交。永乐两次尝试性的专场拍卖成功地打开了古美术文献拍卖市场。2011年9月,匡时夏拍首推“文澜风华――古美术文献专场”,132件标的涵盖了瓷器、书画、杂项等更多门类。此次拍卖并非常规的春秋两季大拍,也没有太多的宣传,却达到了100%的成交率。拍品数目在增多,成交价逐步上涨,古美术文献具备了一个成熟收藏品种的特质,于是2011年秋拍,永乐拍卖、匡时拍卖、中汉拍卖单独设立了“重要古美术文献善本”专场。中汉拍卖老板卞亦文,甚至在微博上几次为此“招商”。华辰拍卖在“竹韵轩藏中国书画”中也增加了古美术文献的标的。在2011年这个稍显冷淡的秋拍季,几个专场单品成交额并没有太大幅度的上涨,但都达到了平均90%以上的成交率,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门类六七成的成交结果。如今,古美术文献有了更多的书籍门类、更细的学术划分,无疑成为市场上最新的亮点。一件实用而稀缺的艺术品什么是古美术文献,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华辰书画部负责人王维倾向于把它分为古美术(绘画艺术)和古代工艺美术。匡时瓷器部负责人孔超则在2011年秋拍专场做了区分:分为拍卖图录、日文文献、西文文献等几个方面。永乐拍卖作为最早把古美术文献一词带入国内公众视野的公司,目前对古美术文献的概念定位已被普遍接受。永乐瓷器部经理戴岱介绍,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古美术一词指的是古代工艺美术,所侧重的是竹木牙角、瓷器玉器、铜器家具等,有别于古代书画等古代艺术范畴。而古美术文献资料,一般是指涉及古代美术品研究与市场的文献,它具有两大特性――学术资料性与艺术代表性。永乐最早推出专场,是应客户所需。2008年开始,这些古美术文献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古籍善本类的拍卖场次中。负责此类古籍书画部门的负责人往往关注的是版本、版别、发行量等。而许多古董珍玩等器物类藏家更关注的是内容:里面载录了什么样的东西,是否有自己藏品的记录或相似藏品的参阅,在早年市场上卖什么样的价位等等。这种关注更为专业,在零散的市场中逐一甄选,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加之此类文献资料印量本来就少,所以搜寻难度可想而知。推出古美术文献专场,恰好迎合了藏家所需,也符合永乐拍卖对自身品牌的定位。普品变奢侈品的“身份证” 20世纪,伴随着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对中国古美术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进而形成海外东西方研究和流传中国古美术品的繁荣与兴盛,其表现即为古美术文献资料的出版与发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强入侵,清廷覆灭,大量古代艺术精品流失海外。因此对中国古代文物的研究,大部分都是由海外藏家学者发起。他们在研究展示的同时,将其所藏及研究成果进行出版发行。我们通过这些展示图录及研究图册,一方面可了解世界研究中国古美术的发展历程,也可从中一览现存海外的中华瑰宝,同时还可证实在市场上流传的珍品的来源出处,同类器物的参考对比。现今,造假、高仿制品蔚然成风。由于大部分人并不懂得真伪辨别,对于如此大金额的投资收藏行为便有了与生俱来的谨慎和担心,更增加了对于藏品的来源出处的好感。他们认为只要有了早年的记录和出处,铁定假不了,哪怕是假的也可至少追溯到民国。另外,假使被证实为“出身名门”(为著名的收藏家、古董商、皇室、古堡、窃夺中国战争参与者等收藏过),其价值会更为不菲。这在现今的拍卖场上屡见不鲜,最明显的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铁路基金会的藏品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