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第十章 中暑.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十章 中暑.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1/29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十章 中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属于环境性急诊(environmentalemergency)第一节中暑中暑(heatillness):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acuteheatillness,heatemcrgcllcyheatinjury)。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中暑的发病原因可概括为引起机体产热增加、。、田间劳动的农民以及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员等,由于劳动或活动强度大、,容易发生热蓄积,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就容易发生中暑。、穿透气不良的衣服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各种反射调节来适应环境变化,维持正常的生命滔动,,机体容易发生代谢紊乱而发生中暑。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老年人、久病卧床者、产妇、常年在恒温条件下工作的人。(二)中暑机制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时,机体大量出汗,引起失水、失盐。若机体以失盐为主或单纯补水,导致血钠降低,易发生热痊孪;大量液体丧失会导致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若同时发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则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当外界环境增高,机体散热绝对或相对不足,,致体温急剧增高,产生严重的生理和生化异常而发生热射病。(二):高温、(1)先兆中署: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工作一定时间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脱离高温环境·稍事休息,即可恢复;(2)轻度中暑:除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同时兼有以下情况之一而不能继续工作: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胸闷、心悸:②体温在38°C以上;③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温冷、多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3-4H可恢复正常;(3).重度中暑:除具有轻度中暑症状外·伴有高热、痊孪、晕版和昏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劳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咀嚼肌、腹直肌,最常见于腓肠肌,也可发生于肠道平滑肌。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的出现与严重体钠缺失和过度通气有关。2)热衰竭:此型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有明显的脱水症如心动过速、低血压、直立性晕厥。可出现呼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胆汁血症和肝功能异常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直肠温度可超过41°C,甚至高达43°C。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木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