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脊髓损伤的痉挛.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脊髓损伤的痉挛.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1/29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脊髓损伤的痉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痉挛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e,S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伤后2个月,不论肌肉的随意运动是否恢复,损伤水平以下均能逐渐恢复其独自的反射,此反射较受伤前亢进,此种正常反射的亢进,称为痉挛。其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阵发性痉挛及肌强直等。有文献报道:65%~78%的慢性SCI患者会产生痉挛。虽然适度的痉挛可以减缓肌萎缩的发生,并有利于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的提高。但重度的痉挛会严重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引起肢体疼痛及关节的挛缩畸形,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康复功能锻炼。有文献报道,40%的患者因痉挛而影响康复治疗的实施,其中25%以上系严重的痉挛,因此对于严重的肌痉挛应予以治疗。 1痉挛的发生机制痉挛是对肢体被动屈伸的一种抵抗,是由于肌肉的牵张反射引起的。目前认为:肌痉挛主要源于反射过程中中枢抑制作用的减弱,同时也存在中枢兴奋作用的增强。 2痉挛程度的评估 (1)0级: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2)1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3)1+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4)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5)3级: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6)4级: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根据改良Ashworth评分法得分降低2级以上;有效:根据改良Ashworth评分法得分降低1级;无效:根据改良Ashworth评分法得分无降低。 :无踝阵挛;1级:踝阵挛持续1~4s;2级:踝阵挛持续5~9s;3级:踝阵挛持续10~14s;4级:踝阵挛持续15s以上。 3临床治疗方法的进展脊髓损伤后所引起的痉挛,其治疗方法很多,有物理疗法、药物疗法、传统中医中药及外科手术等。目前都主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实施多种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全面康复。总结如下。 (如寒冷、疼痛、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关节挛缩、被动活动时用力过度等)。采用适当的体位,避免肌紧张发生。如:仰卧位时,尽量使髋、膝关节保持接近伸展的状态,膝关节下方置一枕头以避免过伸位。早期采取床上或轮椅上适当体位,是控制痉挛的重要措施。 。每日最少应进行2次,每次20min左右。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都可防止发生关节挛缩及活动受限。活动过程应轻柔、缓慢、稳定,并达关节全范围。 、膝关节屈肌及踝关节跖屈肌产生良好的静态牵张,可使早期的挛缩逆转并降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从而缓解肌痉挛。站立训练每日最少进行2次,每次30~45min。 ,包括全身电动浴缸、Hubbard槽浴、步行浴、水中运动池训练、水中步行训练等。丁葆丽等探讨了上述5种不同方式的水疗法在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