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吉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吉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研究.docx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19/1/2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吉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吉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研究一、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沿革吉林省从1986年起就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1992年按照民政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规范,XX年底又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旧农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种筹资渠道相结合的模式,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直接补贴,是继我国取消农业税之后又一重大的惠民工程。开展新农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了农村制度化的老有所养问题,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千百年来,农村普遍奉行的是“养儿防老”的“自保险”养老策略。将养老职能由单一家庭转为由社会补贴,到最终转移到社会行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村的老年抚养比率。因此,农民养老问题已成为吉林省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吉林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吉林省是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约为1236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5万左右。XX年12月吉林省开始新农保险试点,到XX年11月底,在试点地区的覆盖范围达到%,比国家规定的60%高出28个百分点,已经为39万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亿元。新农保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不高和集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够。尽管吉林省粮食产量连年提高,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但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用于购买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之后所剩无几,导致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不强。据了解,吉林省的村级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财政的转移支付,除去用于义务兵优抚、供养“五保”人员和维持运转外,无力提供新农保的资金补充。自愿参保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越是低风险的人群越缺乏参保动力,越是高风险的人群越是踊跃参保。根据XX年5月国家审计署对全国9个新农保试点省份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44岁及以下的中青年参保率只有%,远低于45岁以上人群的参保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青年一代的缴费比率低下,在不远的将来当大量符合养老金申领资格的退休人员停止缴纳养老保险,转而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时候,我们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低层次统筹管理的“规模不经济”。根据国务院规定,当前新农保基金暂时实行县级管理。这种低层次的资金管理无论在效率上还是规范性上都存在着潜在风险。在效率上,过小规模的资金管理无法获得规模效应。在规范性上,基层政府部门集农保基金管理与投资运营为一身,担负着自身的财政压力,往往会滋生违法乱纪现象,势必对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后果。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难。新农保基金肩负着保值增值的使命。但根据现行规定,它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不得投资于股票、衍生产品等其他资产。与此相对应的是,最近几年通胀率一直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合理的投资工具、采取过分保守的投资策略就会造成农保基金价值的实际缩水,面临着保值增值难的问题。基础养老金标准设置的不确定性。根据国务院和吉林省政府的规定,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我们认为,调整期限、挂钩经济指标这两个关键问题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政策预期,并没有通过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同时,按照收入水平调整或按照物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