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语文新闻摘抄.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新闻摘抄.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1/2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新闻摘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向泛滥的伪专家亮亮剑薛建国本报评论员这个月初,很多人通过媒体报道认识了一位超级骗子,他就是原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他请人用廉价玉片做出了两件惊世“古董”: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谁能想到这两件假“古董”,却“逃”过了包括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在内5名顶级专家的法眼,开出了24个亿的天价评估。谢最终凭此从银行骗贷10亿。你以为是专家看走眼了吗?非也!专家们承认评估时连假“古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围着走了一趟。而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昨日报道,这不是一个孤例,95%的藏家收藏了95%的赝品,鉴定专家和赝品同样泛滥。文物鉴定业存在大量伪专家,这是一个不争之实。之所以泛滥,与鉴定从业人员入行门槛较低有关。在获取鉴定人员资格证书时,不少人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格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报道举例说,故宫博物院某鉴定专家办了一个培训班,一些藏家报名去听取了几堂课,拿到“结业证书”后就摇身一变成了“资深鉴定师”,并打着“某某鉴定专家弟子”的幌子招摇撞骗。这种由“速成班”速成的专家,等同于过去花钱买文凭和驾照,蒙人还要害人。虽然这种“速成班”学费挺高,但只要证书一到手,就有了赚大钱资本,所以,在一些人眼里学费高点算不了啥。当然,随着收藏热不断升温,办班专家或机构也从中能赚个盆满钵满,双方可谓实现双赢。这种现象不是文物鉴定业所独有,书画鉴定业等也差不多。学术造假,是一个令人不耻行为,而我们现在却有一方让伪专家名利双收的王道乐土。这就是市场需要他们说“瞎话”,不惜重金买他们的“瞎话”。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在评估时都希望专家给个“高价”,价高说明东西珍贵,好出手,好质押。有的买主把东西买下后,即使发现是赝品,也不张扬,而是通过专家再抬高估价进行转手,实施联手欺诈。特别是这种欺诈,作为专家一方不承担任何风险。不是吗,谢根荣逃脱不了法律制裁,而替他说“瞎话”的专家有谁受到追究的?估计风头一过,照样会以鉴定大师的身份招摇过市了。有吃有喝有拿,一年几个鉴定做下来,收入远远高出在单位上班的薪酬,请问有几人能够用良知抵挡这种诱惑? 对学术造假零容忍,这话几乎是光说不练。在有的国家就非常严厉,比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药学系教授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免去科研权利。在我国伪专家泛滥的文物鉴定业,我以为此力度还不够,还应该上升到法律层面,就像对足球吹“黑哨”的教练和股市“黑嘴”追究刑责一样。若要对文物鉴定业伪专家追究刑责,在我国刑法中同样可以找到法律依据——资产评估弄虚作假,可追究“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苹果“诱祸”苹果手机现在的市场地位有点类似小清新为祸江湖的场景。不知何时起,但凡贴上单反(挂绳还一定要绕在手上以示专业和不羁)、豆瓣、帆布鞋、陈老师……标签的小丫头们都给自己改了个名叫“小清新”,而且人人内心窃喜,都以为自己就像孙二娘的黑店,大树底下十字坡独此一家。结果一上微博发现漫山遍野全是小清新——顿时内心千万匹那个什么马奔腾而过,从此“萝莉”变“御姐”,《1Q84》换《丧尸围城》……苹果手机其实也已如此——当苹果公司拿出上世纪80年代红富士席卷全国的姿态烽烟天下时;当一辆公交车30人,小清新才15枚,苹果手机却可找出20只时;当乔布斯病退,连汽车西站路边摆摊贴膜的小哥都打出95折优惠以示致敬时,你再把苹果当回事,只能说你离俊杰还有距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