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论文.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5/10/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论文
在计算机术语中,“硬件”泛指各种计算设备和器械,软件则是与“硬件”这个词汇相对应产生的。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所谓“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有关的文件;包括计算机各种语言、汇编程序与编译程序、诊断程序、管理程序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各种维护和使用手册、程序说明和框图等。简言之,软件就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联系的接口与桥梁。如果说计算机的出现源自于人类使用机器替代人力进行计算的努力的话,软件的诞生,则来源于人类操控上述计算机器的理想。在人类最早的结绳记事中,人类先祖已经开始尝试通过一定的规则设置来储存并处理信息,然而,在此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受制于简陋的计算工具,这些规则显得比较简单。但必须承认,这种使用不同的“结绳”方式对应于不同的事件的做法已经具有软件的雏形,这些预设的规则实际上类似于现在软件中的计算方法,即所谓的“算法”。
       当然,直到计算机械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以后,软件的真正萌芽才开始出现。人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操纵机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更加复杂的运算,这就必须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或者说要把人类的思想准确的传送给机器,让机器按照人的意志去执行运算。然而,回·顾历史却总是充满了意外和趣味,实现人机对话的始作俑者并不是研制计算机的那些前辈先贤,而是与计算机发明毫不相干的两位法国纺织机械师。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为了改进繁琐笨拙的编织机,想出了一个利用穿孔纸带控制编织工艺的绝妙主意。他首先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针线运动,然后在一卷纸带上根据图案打出若干排小孔,并把这卷纸带压在编织针上,这样就确保了编织针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针线。编织图案的工艺被预先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之中,这样一来,人的思想就通过穿孔纸带传递给了编织机。 80年后,另一位法国机械师杰卡德对布乔的设计做出了成功的改进,并在1805年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种提花编织机由于生产效率太高,曾一度遭到害怕失业的纺织工人的强烈反对。
       杰卡德设计的自动提花编织机奏响了机器自动化的序曲,至今,手工编织机的基本结构仍与杰卡德编织机大体相似。在杰卡德编织机密密麻麻的穿孔卡片中,已经悄然蕴含了使用软件程序控制硬件运算的最初萌芽。无独有偶,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后来被广泛运用到早期计算机当中,成功实现了存储数据和控制运行的功能。因此,有人推测软件程序设计之所以称为“编程序”,也许就引申自编织机的“编织”花布的词义。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软件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硬件的迅猛演化速度。其原因在于早期的计算机,并没有严格划分软件和硬件。在很长一段时期,计算机的唯一功能就在于完成大规模的运算,而这种运算本身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控制技术。在这个时期,计算机被作为一种替代人力进行庞大运算的工具而加以使用。除了运算,计算机不需要完成其他功能,也就无须对硬件进行其他形式的操控,相应的,也就缺乏对软件的需求,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技术实际上就是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例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几台小型机,自1960年代起为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长达几十年时间的运算服务。
       在这个时期,软件是作为硬件实现某种功能的延伸而存在。应当说,这一时期对软件的保护本身更多的体现为对硬件技术(即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