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宗教问题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国内外学术界逐渐开始重视对宗教极端主义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大量学位论文也都从不同视角进一步拓宽了对宗教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学理研究范围。近年来,学术界多次开展了对中国特色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研究,并召开了一系列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并且有若干研究成果问世。这些都对我国宗教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关键词:改革开放;宗教问题;研究综述作为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宗教从产生之初就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同时,它也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与作用。一、对宗教极端主义问题的研究随着宗教极端主义特别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活动的出现和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教极端主义问题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9·11”事件后,以美国为代表,掀起了宗教极端主义研究的新一轮热潮,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而在吴云贵、金宜久、李兴华、陈联璧、李群英等学者的努力下,国内学术界对宗教极端主义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吴云贵、周燮藩的《近代伊斯兰教思潮和运动》,金宜久、吴云贵的《伊斯兰与国际热点》,金宜久主编的《当代宗教与极端主义》,李群英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等,这些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概念、特征、成因、趋势以及影响等问题都开展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二、大量学位论文也都开始从不同视角对宗教学及其相关学科进行进一步理论与实践拓展21世纪以来,随着宗教问题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有关宗教问题的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化。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招收宗教学专业的硕士、博士,与之相关的大量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也开始从不同视角对宗教学及其相关学科进行进一步拓展。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⑴宗教和谐是宗教内部、各宗教间及宗教与社会的和谐相处。⑵宗教和谐的内容有:“宗教组织或宗教社会团体内部的和谐、各大宗教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宗教与社会之间的有机协调与良性互动。”⑶“和谐宗教包括宗教内部信教群众的和谐,不同宗教及其信徒的团结,宗教与社会的和谐。”民族宗教学理论的开启者牟钟鉴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成果解读》一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五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龚学增在《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国家观》中曾深刻阐述:“宗教—国家观”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宗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者、宗教事务工作者以及宗教界人士也在不断进行理论反思,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例如,周圣来《论“宗教”一词的来源及衍变》,孙瑜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我国宗教问题的启示》,刘洋的《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马璐璐的《毛泽东的宗教观及其现实启示》;李静的《论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及其现实意义》;郭梦真的《吕大吉宗教学思想述评》;孟宪霞的《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曹兹纲的《宗教关系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等,而张丽丹的《现代社会中宗教的存在方式及功能》则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对现代宗教的存在方式及功能进行了评价。、宗教事务工作者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与宗教相关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研究为宗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