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政治文化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治文化影响论文摘要:市场经济对主体意识、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感和参与意识的影响;跨国公司对个体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影响?;网络对民众政治信息的获得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影响。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深受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人们的独立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对国家、政府、政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也今非昔比。人们政治心理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的政治文化。那么,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笔者就此作以探讨和分析。一、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内涵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指的是中国所特有的,在继承过去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经历了当代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在政治生活中有影响的东西,是存在于中国民众心理上的政治价值与习惯取向,是中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动作的观念依据。我国当代政治文化又分为主流政治文化和非主流政治文化。主流政治文化是涵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社会主义政治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基本要素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威主义。受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当代政治文化伴随并适应整个社会转型而发生着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政治价值观实现着由“政治挂帅”向“政治为经济服务”的历史性转变,公民的民主、参与、平等、权利、竞争等现代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政治敏感性高,这是长期的国家政治熏陶培养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活动影响到各个阶层民众的切实利益的结果。二、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一)市场经济对主体意识、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感和参与意识等的影响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提高了人们违约的成本和代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通过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形成一种有效的双方都自愿遵守的原则和规范,这是形成人类社会共同感的根本前提,这有利于统一的法律体系的形成和有效执行法律的实现,有利于建立人际信任感。同时政府自身的透明度提高,允许公民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他们的政策偏好和不满,并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公民负责。这种对政治制度本身的信心也可以增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信息流动的增强提高了失信的成本,如银行通过建立诚信帐户,共享恶意欠债客户的黑名单等信息,减少了恶意欠债现象的发生。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流动、改变了社会结构,它通过发展城市化,大众教育,专业化来提高人们的收入和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主动能力,但人们的生活满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尤其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特别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引起了中国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有所下降。(二)跨国公司对个体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影响在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民众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一方面,与传统的单位组织不同,跨国公司不再是个体和政府发生关系的桥梁,在政治文化认同上,跨国公司使得政治文化取向变为拒不效忠于任何民族国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利润,它们即不代表其母国也不代表其东道国,而是仅仅代表公司自身的利益。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传统的价值取向是劳模,讲的是为人民服务。而在跨国公司这样超国家的经济组织中,人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产生了政治上的认同问题。另外,跨国公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