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基层秘书故事——我在南疆做秘书.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层秘书故事——我在南疆做秘书.docx

上传人:glfsnxh 2019/1/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层秘书故事——我在南疆做秘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层秘书故事——我在南疆做秘书“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自2013年迈出校门奔赴南疆成为选调生后,我一直在做秘书工作,越来越理解郑板桥这句诗的含义。三年基层路,走来不寻常。个中滋味,可以说是有苦有乐。也说秘书苦环境苦我工作所在的县南枕昆仑、北卧大漠,出土过闻名遐迩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但这个地方土地沙化严重,全年风沙天气多达260天,其中大风、沙尘暴天气就长达120余天。初到南疆,我便没有了对“大漠孤烟直”的新奇,对环境很不适应。因为天气异常干燥,鼻子经常流血。每到风沙天,内心更是充满了焦虑和落差。刚到乡里工作时,没有空闲宿舍,我就住在库房。后来有了一间平房宿舍,里面只有一张床。南疆昼夜温差大,因为没有暖气,晚上严寒彻骨,我买了些煤,每天燃起炉子后才能入睡。过了20多天,我随乡干部慰问驻村工作组成员,疲惫地跑了一天想回来睡个好觉,一开门却傻眼了:满屋子都是水,所有的东西都被淹了。原来冬天水管冻住了,有的地方已经冻裂,到了春天天气转暖,里面慢慢化开,水淹了屋子。手忙脚乱收拾之后,我借住在一个同事的宿舍里,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反复思考自己来边疆的意义。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适应了沙漠性的环境和气候,每天呼吸着带沙粒的空气,仰望着巍峨的昆仑山,工作忙碌而充实。心理苦首先需要克服的是对新环境的陌生感,还有对万里之外家人的思念。离开了城市的灯火、校园的书香、亲朋的关心,来到陌生的南疆,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2014年2月12日,新疆和田发生级地震。我当天到达和田,第二天赶赴县里,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中。搭帐篷、发食品、作动员、报信息,忙得脚不沾地,饿了啃口馕,每天凌晨三四点才睡。更没想到这次地震只是一个开始,到南疆后我经历的4级以上地震就有五六次,一开始连睡觉都惶恐不安,只要有点声响就霍地坐起。而现在,经历过多次地震也****惯了,即使在大地的晃动中也能够平静视之。工作苦作为秘书人员,服务全方位,工作快节奏,岗位满负荷,每天都筋疲力尽。其中,撰写文稿是重要的工作。这里秘书人员很少,一个秘书常常要撰写各类文字材料,我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撰写的文稿已近千篇。为使文稿质量过关,每接到任务,我都先认真琢磨,再结合工作实际找材料、想观点、寻素材,有时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感。有次写一篇调研报告,为得到第一手资料,我和翻译两人驱车赶往180公里外的一个乡。沙漠公路在连绵的沙丘上起伏,一路颠簸,到了乡里后我便吐了个天翻地覆。在新疆的几年,春节我都没有回家,写稿、值班、慰问、报信息成了过年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地震发生后、在山洪暴发时,每天除了坚守岗位、完成既定的文稿外,还要向上级报送信息,等待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感觉每天都在抢时间、赶进度,有时恨不得分身有术。亦言秘书乐基层秘书工作无疑是苦的,但只要工作完成了,领导满意了,群众称赞了,那就是最大的荣誉和快乐。尽职乐 20世纪60年代,县里实施过一次凿山引水的浩大工程。在一无资料、二无图纸、三无设备的施工条件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依靠一把铁锹一双手、一把大锤一杆钎、一盏油灯一只桶,战烈日、斗严寒,凿昆仑、破顽石,排塌方、修渠道,历时五年,在昆仑山脚下开凿了一条长达5656米的人工隧道和33000米的明渠,把昆仑山上的雪水引到了县里,创造了人间奇迹。这种“凿通昆仑引清泉”的精神让人感动和敬仰,也激励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