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docx

上传人:gxngqvk 2019/1/3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说《白鹿原》读后感导语::《白鹿原》这部小说以白嘉轩开头,以鹿子霖的死亡作结,深刻描绘了白鹿两家一辈子的恩怨斗争,其间横跨了清末,抗日以及国共内战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变迁。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白鹿原》的读后感,供您参考和借鉴。小说《白鹿原》读后感一、我高中的时候,贾平凹的一本《废都》很轰动,那时候也不懂什么,只知道妈妈说这本书很黄,究竟什么是黄也是搞不清楚的。04年,某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了“茅盾文学奖”的得奖作品集,其中就有《白鹿原》。之所以一开始就提起贾平凹,是因为看了白鹿原后,对陕西这个地方和当地古老的乡土文化有了点新的认识。贾平凹、陈忠实这些作家的写作语言和风格特点都是突出的,带着浓重的陕西秦腔味道。似乎从那些铿锵直爽言简意赅的语句中,能闻出黄土的气息,风沙的气息。《白鹿原》这本书,值得传代。因为它讲的是一个民族传统的故事,虽然其中多少有点虚构,有点夸张,可是所谓的传说,自然是有虚构和夸张的。勤恳老实的耕读,学为好人,这个良好的传统就应该保持下来。那些有关白鹿的描写,自然都是虚构的,但那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升华。其中描写的,对祖先的重视,学为好人就要尊敬祖先,拜祭祖先,修建祠堂,是封建迷信残余,那是时代限制,当时西方现代科学还没有在中国普及了。当时冷医生对于中风、疟疾等疾病还是束手无措的,白嘉轩是生长在清末明初,不可能没有这个历史的局限性。这本书中对人物命运的安排,我认为是很深刻很说明问题的,作者借着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说明了他自己对许多历史问题的看法。比如朱老先生,朱先生是白鹿书院的先生,被乡民们看得是能卜善卦,临死的时候有白鹿的神迹显现,老先生死的时候不用棺材,不用砖砌墓室,是料定了将来有人会挖墓的,果然红卫兵就去挖老先生的尸骨作为封建腐朽出来批斗,老先生当时用布头包了一块砖头,红卫兵找不到可批斗的物事,只有在这块砖上打主意,打开了一看,里面有两句话:天作孽尚可活;人作孽不可活。红卫兵一看一激动,果然是封建余孽啊,躺在坟墓里还不安生。其中一个就把砖头狠劲儿往地上一摔,没想到成了两半,砖头里面还有一句:“折腾到什么时候算完啊”。原来老先生早就料想到了文革这场浩劫! 白鹿原这篇小说写于1989年,当时文革给人民造成的心理创伤还是记忆犹新,在作者的心中,动乱从清末就开始了,一直到文革,从未停息,有时候是社会动荡,有时候是自然瘟疫。最遭罪的是人民百姓啊。再有就是书中安排的白孝文、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灵、鹿兆谦(黑娃)这几个“晚辈”的命运。白孝文是一个堕落分子,是真正的大叛徒,懂得曲意逢迎,甚至出卖自己的兄弟,踩着别人的尸骨往上爬,到最后却成了革命的功臣,当上了光荣的县长,真是具有讽刺意味,作者没有安排白孝文堕落到底背运到底,反而叫他“青云直上”了,这就写出了作品的深度来了,更加具有现实性了。白灵的死是又一个讽刺。革命开始的时候,共产党恨的是出叛徒,不光有“大兄弟”的严厉打压(反革命蒋介石集团),更坏在队伍内部出了大叛徒,迫使鹿兆鹏和白灵的工作转向地下,当白灵生了儿子,被转移到游击队的时候,她不知道真正的威胁才刚刚开始,革命尚未成功,反而被自己人给咬了,这牺牲真是牺牲的冤枉!好没意义!革命队伍内部的人互相的咬来咬去,看看历史,简直像是精神病的间歇性发作,时断时续。现在改革开放20年了,这种精神病的间歇性发作还会发生吗?这种内乱是真的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