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论积极的财政政 0.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积极的财政政 0.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9/1/31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积极的财政政 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上,在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已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条件下,同时,在外部经贸环境变幻莫测,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很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适时适度地扩大内需,着力调动、引导和刺激我国即期与潜在的有效需求,无疑已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之所在。为此,作为宏观需求管理重要手段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在扩大内需中的协调配合运用,自然成了倍受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何谓积极的财政,它的作用条件如何,它有什么性质和特点,今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取向?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去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我理解,至少有如下三点: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特点(一)政策的阶段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有条件的政策选择。这里所谓客观需要,就是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