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玛拉基书讲义概论玛拉基Malachi意即“我的使者”,是旧约最后一个先知。,他大约在公元前438至415年间作先知(比一般年表所编的稍迟)。当时圣殿已经重建完成,但犹太人在信仰上却日趋于冷淡退后,甚至作祭司的对律法也日渐生疏松懈,偏离正道(玛二7~8),许多人不献十分之一。玛拉基虽然是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同胞灵性低落,灰心丧志的时候,大声疾呼,奉神的差遣,指责同胞轻忽神的圣工。玛拉基作先知与撒迦利亚相隔了大约五十年。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归回的初期,对圣殿满怀热忱与盼望,虽然经过若干波折困难,终于把圣殿重建成功。那重建的圣殿虽比不上所罗门的圣殿,却也足以使他们大得安慰(拉三10~13)。但日子一久,他们又重新陷于失望之中,因他们所盼望的国家的复兴并未实现,他们四面的强敌,仍然窥伺着他们,而且耶路撒冷城墙又再次被毁(尼一3),约在公元前446年,他们再度陷于灰心之中,甚至怀疑神的公义说:“凡行恶的,耶和华眼看为善,并且他喜悦他们,或说:“公义的神在那里呢?”(玛二17)他们以为过敬虔的生活和随意行事没有什么不同。反之,那些行恶的人倒似乎较为亨通,因而自暴自弃,落在各种罪中。先知就在这时,奉神的命令激发并责备他的同胞。二、先知的信息全书的信息偏重于责备和咒诅,用辩论的口吻指斥被掳归国之犹太人的骄傲、忘恩、顶撞神(玛一2,二17,三8、13~14)。他们的祭司以献祭为劳烦,蔑视敬拜的律例,随意用不洁之物献祭,全无敬畏神的心,与神设立祭司之原意完全相背(玛一6~9、13,二2)。先知又严责他的同胞,娶外邦女子为妻,欺负自己年幼所娶的妻子(玛二14~16),违背了神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玛二10);又夺取了神的十分之一(玛三8~10);欺压寡妇孤儿,屈枉寄居的,不敬畏神(玛三5)。他们所以未曾灭亡,已经是神的怜悯和信实(玛三5~6),而他们竟顶撞神说:“事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有什么益处呢?”(玛三14)最后,先知预言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必临近,并且有公义的日头出现,以色列人必从恶人中分别出来归向神。三、本书的地位本书列于旧约的最后一卷。全书充满责备的话,历数以色列人各种罪恶:①他们的忘恩(玛一1~2);②他们对神的亵渎(玛一12);③他们的背约(玛二8、10);④他们对待妻子的诡诈(玛二11~16);⑤他们对神的物的占夺(玛三8~9);(6)他们对神的顶撞和傲慢(玛二17,三13~15,四1)。正可表明整个旧约律法对罪恶的功用,无非要使罪人知罪,并知道罪的结局就是咒诅(玛四6)。但本书对以色列人的责备,并非认同仇敌,乃是要指出可蒙怜恤的途径——在严厉的指责中,忽然插入救恩的应许(玛三16~18,四2、5~6),暗示律法的最终目的是引进基督(加三24),正如本书之后就是新约福音的起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十4),就是本书所处之地位和所表明的重要意义。旧约的最后一句话是:“免得我来咒诅遍地”,记于本书第四章六节。新约的最后一句是:“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启廿二21)。这两句简短的话足以显示旧约律法如何引进新约的恩典,新约如何成全旧约律法之目的。新约圣经引用本书最多的是关乎以利亚的受差遣(玛四5,三l——太十一10、14,十七11;可一2,九11;路一17;参路一76,七27)。此外,罗马书第九章十三节曾引用本书所提神爱雅各恶以扫的事,而路加福音第一章七十八节的“清晨的日光”,与本书第四章二节之“公义的日头”,都是暗指基督而说的。四、分段第一段耶和华对选民的爱(一1~5)一、玛拉基的默示(一1)二、以色列人的忘恩(一2~3)三、以东人的无知(一4~5)第二段严责祭司藐视圣事的罪(一6至二9)一、责备祭司忽视祭礼(一6~14)二、责备祭司违法背约(二1~9)第三段犹大人的背约与休妻(二10~17)一、责备犹大人背约(二10~12)二、责备以色列人休妻(二13~16)(二13)、不能废弃的(二14)(二15)(二16)三、责备同胞不明神作为(二17)第四段“立约的使者”之来临(三1~6)第五段当献十分之一的劝告(三7~12)一、不献十分之—就是偏离神的凭据(三7)二、不献十分之一就是夺取神的物(三8)三、不献十分之一自招咒诅(三9)四、当献十分之一之劝告与应许(三10~12)1.“当纳的十分之一”(三10)2.“全然送入仓库”(三10)3.“使我家有粮”(三10)“(三10末)(三11)(三12)第六段人的悖逆与神的恩恤(三13至四4)一、人的悖逆(三13~15)二、神的恩恤(三16至四3)(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