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真理》读书笔记培根的《论真理》不知道大家读完之后有什么想法,从中又有什么感悟呢?以下是《论真理》读书笔记,一起去看看吧! 《论真理》读书笔记1 本书是一个对话集,作者是一个佛教上师,其主要观点分散在几十年跨度的一些对话中。自我是思想创造出来的一种意识,并成为思想的中心。自我是众多幻相、分裂和对立的根源,是看到真理的最大障碍。整个“心理”就是“我”,以自我为中心的整个活动都是由思想创造出来的。个体的心灵,明显是狭隘、琐碎、残忍、丑陋、自私、傲慢的。只有自我不存在时,爱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实体常常会说:“我会变成别的样子”,这个“变成”就暗示着心理的时间。物理的时间是存在的,是实相;心理上的时间是思想创造的,是一种幻觉。思想发明了时间来获得安全感,因为有了时间,就可以把“目标”推给“明天”,时间是心理完成某些事情的工具。如果心理上没有明天,我们的行为会不同。时间就是衡量,人们用时间当作衡量进步的方法。时间是一种活动,一种从这里到那里的活动,思想也是活动。时间,只是记忆的元素。时间,是心灵的产品;心灵是时间造成的结果。我们心里想的、感觉的、记忆的,基本都是时间的结果。而真理是没有时间性的。记忆,表达着我们没有活在当下。我们总是将当下当作实现未来的工具,所以我们就无法全然认识自我—当下的自我。记忆,一直在强化“我”和“我的”,它妨碍了我们对生命的了解。只要“实现、完成、成为”的欲望存在,记忆就会被强化,而通过记忆产生行动,行动就会进一步制约心灵。因此,心灵是过去的产物,是一种受限制的状态。我们的心灵已经被头脑的产物填满了。过去通过记忆修正现在,走进未来。不依赖记忆的体验是一回事,以记忆去体验是另外一回事。若你对一件事只有一个印象、记忆,那显然是不完整的体验。真理并非记忆忆产生。习惯是令人舒服的,它是确定的、没有疑问的、没有忧虑的,所以心灵喜欢创造习惯。心灵创造习惯之后,是忆、欲望、恐惧所围绕,使你不能看到或直接体会到任何事。心灵总是活在习惯中,总是追求结果,讨厌不确定。习惯某种思考模式的心灵,很难思考新的理念。《论真理》读书笔记2 “真理是什么东西?”彼拉多当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说。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随境变,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是。虽然作为一种学派的怀疑论早已消逝,但持这种观点者仍大有人在——尽管他们的观念未必像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使人们宁愿追随诡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后期希腊有一位哲学家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诡言竟能如此迷人,尽管它们既非像诗歌那样优美,又不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因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