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民和县养牛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和县养牛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2/2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和县养牛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和县传统饲养的牛为本地黄牛,属蒙古小型黄牛,体格较小,生长发育缓慢,成熟晚,生产性能低。[1]。针对民和县养牛用于耕畜的需要,以后通过大量引进秦川进行杂交改良,淘汰和去势劣质土种公牛,黄牛体格逐渐增大,,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加大了改良力度,引进黑白花、皮埃蒙特等良种牛的冻精进行改良、繁殖推广,纯种本地黄牛已不多见,逐步形成了以改良牛,良种乳牛饲养为主的生产现状。,,牛的良种化程度有了大的改变[1]。但存在牛育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饲草利用不充分、奶牛饲养缺乏"龙头"支撑等亟待解决的问题。1 民和县自然生态条件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境内多山,海拔相对高差大,沟山起伏不平,多为东西走向,为黄土高原地带。纯农业县,人口38万,[2]。全县分为川水、浅山、脑山三个不同区域,气候干旱,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350~700e,降雨量一般集中在7~9月,往往造成春旱现角严重;由于雨热同季,夏秋农作物经常受到灾害性气候的严重危害。 ,[3]。品种多为秦川牛、荷斯坦牛、皮埃蒙特牛等和本地黄牛的杂种牛,分布于浅山、脑山地区,户均1~2头,散养,主要以从事劳役为主。,主要分布于河湟谷地的川口、马场垣二乡镇。 牛改情况根据畜牧业实际,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工作重点从过去以兽医临床治疗为主已逐步转移到在依法完成动物防疫的基础上,全面参与以家畜改良为中心的畜牧技术服务上。全县23个乡(镇),有牛改点16个,形成了以乡(镇)站为中心,辐射辖区每个角落。为了全县牛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上对分散的站点统一供应冻精,确保工作正常进行。在服务方式上,大部分配种站点的技术人员通过一部手机接受配种信息、一个液氮罐和一部摩托车就组成了流动的改良点,保证了分散的养殖户都能及时得到优质的服务,年牛改数达10348头。随着奶牛业的发展,2001年起引进荷斯坦奶牛胚胎,在黄牛上进行胚胎移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了良种奶牛的数量[1,3]。 养牛生产特点养牛业由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开始转变,奶牛养殖成为发展畜牧业的新亮点。随着国家畜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展开,养牛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小区不断涌现。例如,,80座牛暖棚,圈养奶牛164头,计划十一五期间存栏700头。川口镇、马营镇等养牛协会的成立,给养牛户提供养殖科技信息等服务,推动了规模化进程。2 整体养殖规模小,效益不高国家"西繁东育"(牧区的牛羊冬春季节在农业区育肥)及"整村推进"畜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①__m2,[3]。饲草资源相对丰富的浅脑山地区,国家投资修建的牛羊暖棚部分闲置,利用率不高。肉牛育肥是一家一户分散养殖,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大部分养牛户既无技术、又无经验,更谈不上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单一,多采用低精料,多粗料、长周期的架子牛育肥方式,经济效益低。 ,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