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名词解释.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19/2/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名词解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运动系统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椎间盘: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两部分组成,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富于坚韧性。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牵涉性痛,临床称为椎间盘脱出症。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与耻骨梳韧带都是腹股沟疝修补术时用来加强腹股沟管壁的重要结构。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肋弓:第8-10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呈三角形,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临床肌间隙麻醉在此进行。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约4~5cm,有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4个壁及2个口。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股沟管深(腹)环,,其内侧有腹壁下动脉;外口为腹股沟浅(皮下)环。腹股沟管和海氏三角都是腹壁的薄弱区,为疝的好发部位。:①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②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McBurney点。③急性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和反跳痛。: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肝脏脏面有“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于脏面正中,称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及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Vater壶腹):胆总管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出入肝门的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及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肛皮线):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后壁被一束由肌纤维与结缔组织构成的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在腹部外科手术中,Treitz韧带可作为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呼吸系统肺门:纵膈面中央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根:出入肺门的支气管、血管、神经